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好文好句隨記-學會說正確的話,而不是正確的廢話

好文好句隨記-學會說正確的話,而不是正確的廢話

01

最近,央視出了壹個綜藝節目《主持人大賽》。

參賽選手個個都是高手,出口成章,比賽現場堪稱是“神仙打架”。

不光選手,以央視著名主持人康輝、董卿為首的評委陣容也得到網友的隔空告白:“優質選手+專業評委,這麽強大的搭配就是壹場聽覺盛宴”、“央視出品,必屬精品”……

前兩天,有人把董卿對選手的點評剪成視頻合輯發到微博上,就這樣,董卿又壹次被送上了熱搜。

視頻裏,董卿壹針見血的點評、壹語中的建議和引經據典的論述,無壹不讓人拍案叫絕。

到底有多厲害呢?

比如說,普通人點評壹個選手的表現,說來說去,可能就憋出個“好”字,但要問妳好在哪,他就語塞了。

而董卿卻能娓娓道來:

“妳的表達有個特別好的地方,是妳很有對象感。”

“妳在有了自己評判 態度 的同時,還找到了壹個很好的角度。壹個好的主持人,除了態度、溫度、速讀之外,還有壹個角度。”

“妳的整個表述,非常完整,條理清晰,是新聞主持人綜合素養的完整體現。”

這就是小白和高手的區別。

所以很多網友表示,聽完董卿的點評,會有壹種 “原來是這樣”、“原來還能這樣” 的恍然大悟。

現場的選手和其他評委聽到董卿點評,也是點頭如搗蒜。

那麽,為什麽董卿的點評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除了高手本身的知識儲備和文化底蘊,更重要的, 是她擁有壹種 說“正確的話”的能力 , 而不只是說正確的廢話 。

什麽是正確的廢話?就比如“感冒了就多喝水”、“妳要多運動”這樣的說辭,毫無溫度和 說服 力。

職場上,我們有時會看到這樣的現象:

領導讓下屬寫方案,下屬寫好之後給領導看,領導不滿意,於是退回去讓下屬改,可改了幾稿之後還是被否定,最後下屬越來越困惑,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其實,有時候並不是下屬的能力出了問題,而是領導的表達不到位。

如果領導能夠具體指出,哪裏寫得不夠好,自己希望看到的是怎樣的效果, 應該 朝哪個方向去修改,或許就能少折騰壹些。

這就是說正確的話的力量。

02

新壹季的《奇葩說》辯手許吉如在辯論時說,妳想讓壹個人別熬夜,直接跟他說:“寶貝,不要熬了,壹起來睡覺吧,明天早點起來,我陪妳壹起玩”;

要不就狠壹點,直接甩壹個鏈接“20歲少年徹夜DOTA猝死”,告訴他:“妳自己看著辦!”

哪壹個方法都比那句“熬夜傷身,早點睡覺”更有力量。

這是因為,比起正確的廢話,正確的話更能讓人產生 認同 感 。

《用數據說話》壹書的作者深澤真太郎說:“ 人們采取行動或不采取行動的動機,都是認同感。 ”

當人們不願被說服的時候,壹旦他們在獲得認同感之後,自然就會采取行動。

那麽, 如何讓別人獲得認同感呢?

就是要提高表達的 數字力 。

舉個例子,某公司的管理者帶著滿腔熱情向下屬宣布:“我們的 目標 是4年後銷售額翻倍!”

聽到這個目標,大多員工都會面露難色,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個時候,類似“永不言棄”之類的激勵就顯得很蒼白。

要想讓員工對這個計劃產生認同感,就要 將 語言 和數字結合在壹起 。

比如,妳可以告訴員工,團隊今年的業績是這樣算出來的:

可銷售的產品數量×成交率×單價=銷售額

如果團隊今年的目標銷售額是1千萬元,可銷售的產品數量為2000件;達到10%的成交率;單價為5萬元,那麽根據公式得出下面的結果:

2000×10%×50000=10000000

如果要在4年後翻倍,或許最後的 結果 就是這樣的:

2400×15%×55000≈20000000

這個式子代表著,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可以把可銷售額的產品數量增加20%,成交率提高5%,單價提高10%。

要達到翻倍的目標,類似的組合可以有無數種,員工可以根據自己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理的壹種。

把目標數字化之後,員工就會開始思考,要采用這個計劃,如何在第壹年讓可銷售的產品數增加20%,第二年、第三年又該如何做?

這個時候,就說明員工對目標產生了認同感。

如果 管理者 在傳達工作標準時都能使用“數字語言”,就可以有效地營造壹種執行計劃的畫面感,讓員工開始想象和思考。

簡而言之,“數字語言”可以將信息量化,防止表意模糊。

03

將信息量化的能力,不但能夠提高妳的說服力,更是促進自我成長的有力武器。

精讀君在 終身成長詞典 的詞條《 6:量化反饋 》中提到,雖然人生有很多事情不能完全量化,不能像學校教育中的考試,給出壹個分數。

但 能否使用“量化反饋”,爭取至少部分量化,讓反饋更 精準 ,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體的 成長 速度 。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壹個人是否有所成長的判斷,無非就是回答這幾個問題:

妳今年比去年進步了多少?

妳本月比上月進步了多少?

妳本周比上周進步了多少?

妳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多少?

普通人會說,我本月比上月進步了壹點,今年比去年進步較多。

這樣籠統的回答,很難掌握自己的成長速度和整體狀況,也很難再采取下壹個階段的行動。

而有量化思維的人,就會說,我今天比起昨天,1000米跑步用時縮短了5秒;早起提早了5分鐘,能夠在鬧鐘響之前起床;***讀了50頁書,多讀了10頁等。

只有學會量化自己的行為,妳才更有條件獲得 復利 ,持續進步。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是由此拉開的。

記得曾經在自媒體作者維小維的文章中看到壹個牛逼的出租車司機的例子。

普通的出租車司機月賺3000,但這個牛逼的司機可以月賺3萬,怎麽回事呢?

因為普通司機接單的時候,大多是漫無目的地在街上瞎逛,遇到壹個客人是壹個,從未思考,要以何種路線,何種時間分配法來接單,才能把收益最大化。

而這位牛人司機則不同,他認為,開出租,無非就是出租 時間 。

“我壹天就開12個小時,如果其中空載3個小時,堵車3個小時,我壹天有效的賺錢時間就只有6個小時。只剩下壹半了,其他壹半是白幹!”

把出租的時間數字化之後,他就改變了策略:別的司機,到了早高峰、晚高峰都在拼命地搶單,跑市區,跑寫字樓。

他則反其道而行,想方設法逃出市區這個魔咒,往機場跑。

因為這條線路足夠長,還不堵車。

於是,他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天跑10趟機場,接10單生意。

因為按照這個目標,他壹天就能賺到其他司機辛苦幾天的錢,還不用那麽累。

按照牛人司機自己的話:“其他司機壹天能跑個三五百,我拼壹點的話,能跑2000。”?

這也是為什麽賺得多的人,反而顯得不太 努力 ,因為他們有頭腦,能夠把工作信息量化,然後摸索出壹條路,爭取利益最大化。

04

無論幹哪壹行,都要動腦子,不總結、不思考、不優化,就只能待在末位。

壹旦妳定下目標,就必須想方設法將目標信息量化,最後倒推出當下需要采取的行動。

僅憑壹腔熱血喊口號,就是在說壹堆正確的廢話,不僅對實現目標毫無幫助,還會帶來壹種認知上的錯覺:覺得自己很厲害,而越是如此,就越是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和反省的警惕。

就像《奇葩說》選手許吉如說的:“說正確廢話的人,就像穿著國王新衣的人,明明什麽都沒穿,還覺得自己擁有全世界最漂亮的衣服。明明什麽都沒有說,什麽都不太懂,卻覺得自己掌握了真知灼見和智慧。”

所以,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說正確的話,而不是正確的廢話。

轉自鏈接:/p/a5e57dd0ce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