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少陰痙簡介

少陰痙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註解 4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少陰痙的方劑 2 治療少陰痙的穴位 3 治療少陰痙的中成藥 4 少陰痙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少陰痙 1 拼音

shào yīn jìng

2 英文參考

shaoyin convulsion

shaoyin spa ***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少陰痙為病證名,指少陰病出現痙證者[1]。《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註》:“夫六氣皆足以致痙,不專在濕也;六經皆有痙證,亦不專在太陽壹經也。……惡寒蜷臥,尻以代踵,脊以代頭,俯而不能仰者,未嘗非少陰痙也。”《張氏醫通·諸風門》:“足三陰痙,俱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項強脈沈。……少陰則閉目合面,參附湯加甘草、幹姜。”

參見痙:痙為病名[2]。出《黃帝內經靈樞·經筋》。又稱痓[2]。以項背強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為主癥[2]。《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痙有虛實二證[2]。實證多因風、寒、濕、痰、火邪壅滯經絡而成[2]。虛證多因過汗,失血,素體虛弱,氣虛血少,津液不足,筋失濡養,虛風內動所致[2]。《金匱要略心典》卷上:“蓋病有太陽風寒不解,重感寒濕而成痙者,亦有亡血竭氣,損傷陰陽,而病變成痙者。……陰陽既衰,筋脈失其濡養,而強直不柔矣。此痙病標本虛實之異,不可不辨也。”實證治以祛邪為主,可兼扶正[2]。虛證以益氣養血為主,兼予息風[2]。痙有剛痙、柔痙、陽痙、陰痙、三陽痙、三陰痙、風痙、風寒痙、風痰痙、痰火痙、濕熱痙、熱甚發痙、血虛發痙、虛痙等[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