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鬥的典故出自《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壹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壹鬥,自古及今***用壹鬥。”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為陳王,他從小就很聰明,才思敏捷,文詞富麗,曹操很喜歡他。曹植的創作,包括賦頌詩銘和論文,留下的雖然不多,但是舊時作家對他都有很高評價。
壹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後,更加狂妄自大。有壹次,他壹邊喝酒壹邊自誇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有壹石(壹種容量單位,壹石等於十鬥),其中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其他的人***分壹鬥。”既稱贊了曹植的文才之高,也蔑視了天下人的才華。但這份不將天下人放在眼裏的自信與輕狂,又何嘗不是他內心孤獨的隱喻呢。
後來,人們便稱曹植是“八鬥之才”,同時也將學問高、文才好的人形容為“才高八鬥”。
典故的介紹
典故,是壹個漢語詞匯,拼音是diǎn gù。壹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出自《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辭海》、《辭源》為“典故”壹詞立了兩個義項:壹是典故壹詞的古義,與現代漢語所說的“故實”有些相當,指古代的典章制度、舊事舊例。我們今天所講的典故當然用的是典故的今義。典故的今義,《現代漢語詞典》釋作“詩文裏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辭海》、《辭源》的釋法與此有類,說是“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