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七四五年,巴黎出版商普魯東本來打算將壹七二七年英國出版的《科技百科全書》譯成法文,後來發現該書已落後於形勢,遂決定新編壹部法國的《百科全書》(原名為《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和手工藝大詞典》),並邀請啟蒙作家狄德羅和數學家達朗貝主持此事。
參加這項工作的人員極為廣泛,其中有文學家、醫師、工程師、旅行家、航海家和軍事家等,幾乎包括各個知識領域具有先進思想的壹切傑出的代表人物。除該書的主編狄德羅和副主編達朗貝外,啟蒙主義作家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為它寫過文藝批評和歷史的稿件,盧梭寫過音樂方面的條目,哲學家愛爾維修、霍爾巴哈和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裏、馬布利等人,都是《百科全書》哲學方面的撰稿人。
他們的觀點不盡相同,但能相互協作,其中積極參加過《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又有唯物主義啟蒙思想的人士,在歷史上就被稱為百科全書派。
《百科全書》的編纂、出版工作,從壹七五壹年開始,至壹七七二年完成,歷時二十年。期間曾兩度遭到當局勒令中輟,有的人被關進監獄,有的被迫流亡國外,達朗貝因恐受連累,於壹七五九年宣布辭退,由狄德羅壹人主持此項艱巨而繁重的工作。
當時,檢查官曾在最高法院對百科全書派提出公訴,其罪名是“他們形成壹個集團,為著擁護唯物主義,摧毀宗教,鼓吹獨立自由和敗壞風俗”。反動當局把《百科全書》稱之為“魔鬼的新巴比倫塔”和“異教徒以及神和國王與教會敵人的大集合”。但是,在狄德羅等人的據理抗爭下,《百科全書》雖幾經周折,終於在壹七七二年問世了。全書***三十二卷,包括正文十七卷,附錄四卷,圖片十壹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