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語法修辭詞典》介紹了較喻有三種類型:強喻型、弱喻型、等喻型。強喻型是本體在程度上超過喻體;弱喻型是本體在程度上不及喻體;等喻型是本體與喻體在程度上大致相等。舉例明之:
1、強喻:妳的心眼比針尖還小。
2、弱喻:人們看慣什麽闊人的通電,什麽會議的宣言,什麽名人的談話,發表之後立刻無影無蹤還不如壹個屁臭得長久。(魯迅《林克多“蘇聯見聞錄”序》)
3、等喻:那海島上的女孩,與那陰霾嚴毒的氣候壹樣反復無常,不可捉摸。(張愛玲《沈香屑——第壹爐香》)
由此可見,喻中有比的“較喻”,不是位於比喻和比較之間的獨立概念,而是比喻的壹種,所以必須是比喻。 般的比喻總是將甲物喻乙物,如“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較喻則是將甲物與乙物相比較,從而相喻,即在比較中進行比喻,不是說甲物象乙物,而是說甲物不如乙物,或甲物勝過了乙物。這種修辭手法,生動而含蓄,用語也較簡潔,通過比較而進行比喻,較喻的作用 1、化平淡為生動;
2、化深奧為淺顯;
3、化抽象為具體;
4、化冗長為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