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仁先,字糾鄰,乳名查剌,孟父房之後裔。父耶律瑰引,為南府宰相,封燕王。
仁先魁梧雋秀,富於智慧和謀略。重熙三年(1034),補為護衛。興宗皇上與他談論政事,覺得他有才。仁先因受壹世罕有之寵遇,言事無所隱諱。授為宿直將軍,累遷至殿前副點sLKJ.oRg檢,改任鶴剌唐古部節度使,不久征召為北面林牙。
十壹年(1042),升任北院樞密副使。時逢宋朝請求增加歲幣銀絹以換回對十縣土地的所有權,仁先與劉六符出使宋國,仍然堅持歲幣文書用“貢”字。宋人拒絕。仁先說“:從前石晉王朝報本朝之恩德,割讓土地進獻,周人強行奪取之,誰是誰非,如何做有利,如何做有害,清清楚楚。”於是議定增加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仍舊稱為“貢”。回國之後,任同知南京留守事。
十三年(1044),討伐夏國,留仁先鎮守邊境。不久,召任契丹行宮都部署,上奏折請求免除王子班郎君及諸宮的雜役。十六年(1047),遷任北院大王,奏稱如今兩院戶口眾多且富足,請求免予由他部來幫助服役,詔令從其所請。十八年(1049),再度舉兵伐夏,仁先與皇太弟重元擔任前鋒。蕭惠在河南失利,皇上還想進兵再戰,仁先全力諫阻,皇上便停止進兵。後來擔任了知北院樞密使,遷東京留守。女真恃仗地勢之險要,不停地侵犯掠奪,仁先請求開挖山地溝通道路以控制之,邊民得以安居樂業。封為吳王。
清寧初,任南院樞密使。因耶律化哥誣陷,出貶為南京兵馬副元帥,守太尉,改號隋王。六年(1060),再度擔任北院大王,百姓走數百裏前往歡迎,就像見到父親和兄長壹般。當時南院樞密官涅魯古、蕭胡睹等人妒忌他,請道宗皇上讓仁先擔任西北路招討使。耶律乙辛上奏說“:仁先是舊臣,德望冠絕壹時,不應外補任京外官。”又拜為南院樞密使,改為許王。
九年(1063)七月,皇上出獵於太子山,耶律良奏稱重元謀反,皇上召來仁先與他談論這件事。仁先說“:這種人兇殘狠毒,我本來就懷疑他很久了。”皇上敦促仁先搜捕之。仁先出宮,又說:“陛下應當小心防範!”還未來得及披掛,重元已經前來攻打行宮了。皇上想到北、南院去,仁先說:“陛下如果撇下扈從單獨出去,賊人必會緊隨其後,況且南、北大王之心也不可知。”仁先之子撻不也說:“皇上自己的想法怎麽能違逆呢?”仁先發怒,打了他的腦袋。皇上明白了,便將討伐賊人之事全權交付仁先處理。於是將馬車排列為營壘,拆開行馬(衙前木架形路障),制作兵器,仁先率領屬吏近侍三十余騎結陣於行馬之外。及至交戰,賊眾大多投降。涅魯古中流矢墜馬,被活捉,重元帶傷而退。仁先覺得五院部蕭塔剌居所最近,趕緊召他來,分頭派人會集諸軍。黎明,重元率領奚人兩千人前來攻打行宮,蕭塔剌的兵馬正好趕到。仁先料想敵人勢必不能持久,等待他們氣餒時再行攻擊。於是背著營壘結陣,瞅準機會奮勇出擊,賊眾奔逃潰散,仁先率兵追殺二十余裏,重元與數騎人馬逃跑了。皇上握著仁先的手說“:這次平亂都是妳的功勞啊。”加號尚父,進封為宋王,擔任北院樞密使,並親自為他制文以示褒獎,又詔令繪制《灤河戰圖》以表彰其功勞。
鹹雍元年(1065),加於越,改封遼王,與耶律乙辛***同主持北院樞密事務。乙辛倚恃寵幸,違法行事,仁先阻止他,因此受到忌恨,出貶為南京留守,改為晉王。仁先存恤孤獨,禁絕奸惡,宋人聞風震懾畏服。論及他的人認為自於越休哥之後,可令宋人畏服的,只有仁先壹人。
阻蔔塔裏幹背叛王命,仁先擔任了西北路招討使,賜給鷹紐印及尚方劍。皇上曉諭說:“妳此去離朝廷太遠,如果每次都奏明後再行事,恐怕會失去機會,妳可以隨機行事,先斬後奏。”仁先嚴密設置斥候(望臺),扼守敵人的要塞,對於順服的部族加以籠絡安撫,各種政務都整治得有條有理。塔裏幹又來侵犯,仁先迎擊,追殺八十余裏。大軍接著趕到,又擊敗了塔裏幹。別部把裏斯、禿沒等人前來援救塔裏幹,見他屢次挫敗,不敢交戰而投降了。北部邊境便得以安寧。
八年(1072),仁先去世,年六十歲,遺命讓家人薄葬。弟義先、信先,子撻不也。
2. 《宋史 周起傳》文言文閱讀答案周起字萬卿,淄州鄒平人。
生而豐下,父意其,因言日:“此兒必自吾門。”。”
遂鳴。幼聰明如成人。
意為衛州,坐事削官,起乃十三,至訟父冤,父得復官。考中進士,以將作監丞、通判齊州。
擢為著作佐郎、直史館,累遷戶部、度支判官。真宗北征,領隨軍糧草事。
以右正言知制誥,權判吏部流內銓。尋為東京留守判官,判登聞鼓院。
泰山泰,權禦史中丞、考制度副使,所過得采訪官吏能否、民間利害聞。東封回,近臣以頌,自獨以安為戒。
進金部員外郎、判集賢院。始置糾察刑獄司,於是命起,起則請諸君已定,事有不合及司理考之,並聽訟,從之。
進樞密直學士、權知開封府。於決明研,舉無留事。
真宗嘗臨幸,自請之曰:“陛下昔龍潛於此,請避正寢,在西廊。詔從之。
名其堂曰繼照。起嘗奏事殿中,及仁宗始,皇帝若曰:“知我好當賀我有子矣”遂入宮,懷金錢出,尋以賜起。
改勾當三班院兼判登聞檢院。從祀汾陰,易行河中府,改永興、天雄軍,所至有風,數賜書褒。
三遷右諫議大夫、知並州。為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
遷禮部侍郎,為樞密副使。嘗與寇準過同瑋家飲,既而,客多引去者,突與準皆醉,夜漏上乃歸。
明日往見,任事臣謝。真宗笑曰:“天下之無事,群臣飲酒,何過之有?”。”
起素善準。準將降,起為戶部郎中、知青州也,又降太常少卿、知光州。
稍遷秘書監,遷揚州、杭二州,又改應天府。復為禮部侍郎、判登聞鼓院。
以疾請知潁州,徙陳州、汝州。死亡,贈禮部尚書,謚曰安惠。
自性周密,凡奏事及其宮者,隨即燒草,故其言曰,外人不知者。家藏書萬余卷。
能為之。弟張超,亦能作,集古之今書皆是體法,為《書苑》二十卷,歷主客郎中。
起子:請食,以孝友聞,殿中丞;延雋,頗善,官太常少卿。
3. 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6.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不進入老虎的洞穴,能得到老虎嗎?
⑵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
呂將軍功名日益增長,不能不好的待他。
7.細讀節選的文字回答,魯肅對呂蒙的態度前後有什麽變化?(3分)
答:前:看不起,認為他沒文化只會打仗。後:看到呂蒙的知識比以前好多了,就對他十分客氣十分敬重了。
8.根據節選文字,聯系下面材料,妳認為呂蒙是個怎樣的人?(3分)
蒙始就學,篤誌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魯肅過蒙言議,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節選自裴松之註引《江表傳》,有改動)
答:是個知錯就改,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就補充,很讓人佩服!
問問加點的字是什麽?
4. 王彥章文言文閱讀翻譯王彥章字子明,鄆州壽張人。
他勇猛很有力氣,能光著腳踩在荊棘上走壹百步。梁、晉爭奪天下,彼此成為勁敵。
晉人俘獲彥章的妻子兒女帶回太原,賜給他們居住的宅第,供給的物資非常周全,(然後晉人)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彥章。彥章將使者斬首而斷絕了自己的退路。
但是晉人懼怕彥章在梁國,決心招他歸順,(因此)更加厚待他的妻子兒女。這時,晉國已經全部占有黃河以北的地區,而梁末帝昏庸無能,奸邪的小人趙巖、張漢傑等當權,有名望的大臣老將多被他們的讒言所害。
龍德三年夏,晉攻取鄆州,梁人十分恐懼。宰相敬翔入朝見末帝,哭泣說:“如今強敵還沒有消滅,陛下忽視我的意見,我不受重用,不如去死!”末帝問他想說什麽話,敬翔說:“事情很緊急了,非用彥章不可!”末帝於是征召彥章擔任招討使,讓段凝擔任副將。
當時莊宗在魏地,命朱守殷駐守夾寨,莊宗聽說彥章擔任招討使,驚慌地說:“彥章驍勇善戰,我常避開他的鋒芒,不是守殷所能抵擋得了的。”立即率軍前去救援守殷。
等莊宗趕到時,南城已被彥章攻破。這時段凝已對梁早有二心,與趙巖、張漢傑等人勾結竄通。
彥章為梁的國力壹天天地衰微感到憤怒,並痛恨趙巖等奸臣的所作所為,曾經對人說:“等我破賊之後返回,壹定誅殺奸臣來向天下百姓謝罪。” 趙巖等人聽到後非常害怕,於是與段凝互相配合極力排擠、陷害彥章,(梁末帝)於是罷免了彥章的官職。
唐兵攻打兗州,末帝征召彥章命他率少量人馬駐守註東路,彥章因兵少而戰敗,被晉人活捉。彥章是個武人沒有讀過書,經常用民間俗話對人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莊宗敬愛他驍勇善戰,想保全他的性命,彥章推辭說:“我與陛下血戰了十多年,如今兵敗被俘走投無路,不處死我還等什麽?況且我深受梁國的恩惠,不死就無法報答,哪有早上為梁效力而晚上又為晉效力的道理,這樣我活著有何面目見天下人呢?”於是彥章被殺,享年六十壹歲。
5. 寇恂招降的文言文閱讀答案寇恂招降原文、譯文及參考答案供參考: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為著勝.光武南定河內,而更始大司馬朱魷等盛兵據洛陽.光武難其守,問於鄧禹曰:“諸將誰可使守河內者?”禹曰:“昔高祖任蕭何於關中,終成大業.今河內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寇恂文武備足,有牧人禦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 建武二年,執金吾賈復在汝南,部將殺人於穎川,恂捕得系獄.時尚草創,軍營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於市.復以為恥,還過穎川,謂左右曰:“吾與寇恂並列將帥,而今為其所陷,大丈夫豈有懷侵怨而不決之者乎?今見恂,必手劍之!” 恂知其謀,不欲與相見.谷崇曰:“崇,將也,得帶劍侍側.卒有變,足以相當.”恂曰:“不然.昔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於廉頗者,為國也.區區之趙,尚有此義,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屬縣盛供具,儲酒醪,執金吾軍入界,壹人皆兼二人之饌.恂乃出迎於道,稱疾而還.賈復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過去.恂遣谷崇以狀聞,帝乃征恂.恂至引見,時復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兩虎安得私鬥?今日朕分之.”於是並坐極歡. (高)峻據高平,畏誅堅守,大將軍耿弇等圍之,壹歲不拔.十年,帝議遣使降之,乃謂恂曰:“卿今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營擊之.”恂奉璽書至第壹(第壹,高平城名),峻遣軍師皇甫文出謁,辭禮不屈.恂怒,將誅文.諸將諫曰:“高峻精兵萬人,率多強弩,連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無乃不可乎?”恂不應,遂斬之.遣其副歸告峻曰:“軍師無禮,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開城門降.諸將皆賀,因曰:“敢問殺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計者也.今來,辭意不屈,必無降心.全之則文得其計,殺之則峻亡其膽,是以降耳.”諸將皆曰:“非所及也.” 恂經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從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獨享之乎!',時人歸其長者,以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謚曰威侯. (《後漢書·鄧寇列傳》,有刪節)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 )A.南迫洛陽 迫:逼迫B.有牧人禦眾之才 牧:統治C.引耿弇等五營擊之 引:帶領D.恂經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1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 ( ) A.恂乃戮之於市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B.恂遣谷崇以狀聞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C.卿今為吾行也吾社之行為士先者D.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獨享之乎 爾其無忘乃父之誌11、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機智有謀略的壹組是 ( ) ①軍營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於市. ②恂知其謀,不欲與相見. ③乃敕屬縣盛供具,儲酒醪,執金吾軍入界,壹人皆兼二人之饌. ④詢乃出迎於道,稱疾而還. ⑤恂至引見,時復先在坐,欲起相避.⑥遣其副歸告峻曰:“軍師無禮,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A. ①②③ B. ①④⑤C. ②⑤⑥ D. ③④⑥12、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 ) A. 因敵人強大,河內重要,寇恂文武兼備,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內太守. B. 寇恂為了國家利益和不激化內部矛盾,才不想和賈復相見. C. 寇恂殺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於他出言不遜,觸犯了寇恂的尊嚴. D. 寇恂與賈復矛盾的最終解決是因為光武帝出面調解.13、把下列語句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光武難其守,問於鄧禹曰:“諸將誰可使守河內者?” (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河內帶河為固,戶口殷實.(3分) 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無乃不可乎? (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9、A「解析」“迫”應解釋為接近.10、B「解析」B項“以”均為介詞,可譯作“把”.A項前壹個“乃”為“竟然”的意思.後壹個“乃”為“於是”的意思.C項前壹個“為”,是介詞,可譯作“替”,後壹個“為”是動詞,可譯為“做”.D項前壹個“其”表反問語氣,可譯作“難道”,後壹個“其”是加強肯定語氣的副詞,可譯作“壹定”.11、D「解析」①句表現他執法嚴正的品格.②⑤句表現他胸襟開闊的美德.12、C「解析」寇恂殺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壹己之利,而是壹種策略,以此來威懾高峻,使其早降.四、(24分)13、(1)光武認為河內防守很難,向鄧禹詢問道:“眾將中誰是可以派去鎮守河內的人.”(2)現在河內地區有黃河環繞作為堅固的防線,人口眾多.(3)現在想讓他投降卻反倒殺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參考譯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當時名聲顯赫的大姓人家.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內,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馬朱魷等人重兵據守在洛陽.光武帝認為河內防守很難,向鄧禹詢問道:“眾將中誰是可以派去鎮寧河內的人?”鄧禹說:“從前漢高祖任命蕭何在關中防守,最終成就了帝業.現在河內地區有黃河環繞作為堅固的防線。
6. (壹)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4 . D (潛:秘密地) 5 . D (《資治通鑒》是編年體史書,而欽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記》為範本的紀傳體史書,因此,《資治通鑒》不在二十四史之列。
至於《資治通鑒》算不算正史,說法不壹。《漢語大詞典》(電子版)釋義正史: 1. 指《史記》﹑《漢書》等以帝王本紀為綱的紀傳體史書。
清乾隆年間詔定二十四史為正史, 1921 年北洋軍閥 *** 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 2. 有以紀傳﹑編年二體並稱正史的。
參見《明史.藝文誌》。) 6 . C (原文是“惡其名不取”, 即厭惡“罰款之名”而不取用。)
7 .( 1 )我呼喝開路走過皇宮的原因,是想向眾人暗示陛下不是時候不會登樓啊。 (譯出大意給 2 分,“所以”“導”“過”各 1 分,*** 5 分) (2) 太宗很悲傷,召宰相來談他(劉炤)的事,並且說當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劉溫叟)的了。
(譯出大意對 2 分,“愀然”“語”“比”各 1 分,*** 5 分) 參考譯文 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
為人厚重方正。七歲就能寫文章,擅長楷書、隸書書法。
顯德初年,升任禮部侍郎、主持科舉考試。錄取進士十六名。
有人向皇帝誣陷他,皇帝發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溫叟貶任為太子詹事。溫叟實際上並無私心,後來幾年,那些被斥除的人相繼考中。
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九年,任禦史中丞。
遭母喪,退居西洛,不久恢復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銓。
壹天晚上回家從宮前走過,太祖正與中黃門數人偶然登明德門西樓,溫叟前面騎馬的侍從偷偷地知道了,告訴他。溫叟下令像平常過皇宮那樣傳呼。
第二天朝見時,溫叟詳細地說;“人主登樓非時,則近臣都希望得到降恩寬恕,護衛諸軍也希望得到賞賜。我呼喝開路走過皇宮的原因,是想向眾人暗示陛下不是時候不會登樓啊。”
太祖認為他做的對。禦史府舊例,每月賞給公用茶、禦史中丞得錢壹萬,公用不足就以罰款補充。
溫叟厭惡罰款之名而不取用。任臺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
太祖難找合適人選,不允許。開寶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貧窮,賞賜給他禮器玉帛,幾個月後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太宗在任晉王時,聽說他清正耿直,派人送給他錢五百千,溫叟接受下來,存放在廳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緘後再加印記而後離去。第二年端午節,太宗又派人送去粽子、執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錢的人。
看見西舍封記還在,回來後告訴太宗。太宗說:“我的錢他尚且不用,何況是他人的錢 ? 從前接受下來,是不想拒絕我;現在過了壹年還不啟封,他的清節越是明顯。”
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載回。這年秋天,太宗在後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談論當世有名的清節之士時,詳細講述了劉溫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嘆賞。
雍熙初年,他的兒子劉炤被罷免徐州觀察推官等待銓選,因為家貧到朝廷(登聞鼓)請求審查自己的資歷和勞績。等到皇帝詔見時,太宗問他是誰的兒子。
回答是劉溫叟(的兒子)。太宗很悲傷,召宰相來談他(劉炤)的事,並且說當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劉溫叟)的了。
於是問他:“劉炤應當充任什麽官 ? ”宰相說:“免除待選作為厚恩。”太宗說:“他的父親有清廉的節操,錄用他的兒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夠表示勸勉。”
提升劉炤為太子右贊善大夫。劉溫叟的另兩個兒子劉炳、劉燁都考中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