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汽車基本介紹是什麽

汽車基本介紹是什麽

汽車是壹種能自行驅動,主要供運輸用的無軌車輛。原稱‘自動車’,因多裝用汽油機,故簡稱汽車”。《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汽車是用內燃機做動力,主要在公路或馬路上行駛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橡膠輪胎。用來運載人或貨物。”但這樣給汽車下定義有失嚴謹。壹則摩托車也是自行驅動、無軌、用汽油機;二則拖拉機也使用內燃機、無軌、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車輪;三則過去的蒸汽機車是采用外燃機;四則現在的汽車還可以用天然氣、煤氣、甲醇等為燃料,何況還有太陽能車、電力車等。因此,目前對汽車的解釋存在壹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對此作以探究從而較科學地反映汽車的特征。 我們認為,給汽車下定義必須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第壹,汽車的產生與發展。汽車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歷史,不同時期的汽車有著不同的結構特點,並且汽車的種類和用途也是日新月異;第二,以汽車原意為依據。汽車源自西方,應以西文原意為主要依據,並結合現代意義上的汽車予以定義。英文中的“汽車”即“Automobile〃是由“Auto(自己)”和“Mobif?會動的?”構成的,這就是“Automobile?汽車?”的來歷,其意思是自己會動的,即自動車;第三,汽車與其它相似機械相比是有區別的。在汽車定義中,不應完全涵蓋相似機械的所有特點。 下面從蒸汽機車的出現及其發展來分析這個問題。 壹、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車 自古以來,人們壹直利用人力和畜力作為車輛的動力源,後來發展到利用自然力制造出了風力車。再隨著機械業的發展,又有人制造出了滑輪車、發條車等。但這些車輛都因缺乏使用價值而沒有得到世人認可。 十八世紀中葉,瓦特蒸汽機的出現,成了歐洲第壹次工業革命的導火索,它為蒸汽機車的誕生奠定了基礎。1769年,法國工程師兼陸軍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諾(N·JCUGNOT)制造出了世界上第壹輛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前三輪車(題圖)。當時制造這輛車的主要目的是為牽引火炮。車身為木制,用三個龐大車輪支撐。前輪直徑1.28米,後輪直徑1.5米。車的前部設有“梨”形鍋爐,鍋爐後部有兩個容積為11加侖的汽缸,鍋爐產生的蒸汽被送入兩個汽缸,推動兩個活塞運動。通過簡易曲軸把活塞運動所產生的力傳給前輪,由前輪帶動整車行駛。這輛車看上去雖顯笨重,制作簡陋且工作效率不高。但它采用了機械動力,實現了自驅動,亦即現代意義上的“自動化”,這完全可以說是壹次歷史性飛躍。以此為起點,到十八世紀末,歐洲各國及美國又先後制造出運載物資、運送人員等用途更加廣泛的蒸汽機車,車身和其它結構有了很大改進。到十九世紀中期,便形成了壹個蒸汽機車的全盛時代(本文專指公路蒸汽機車)。所以,蒸汽機車在人類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