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鋁的發現

鋁的發現

物以稀為貴,在100多年前,鋁曾是壹種稀有的貴重金屬,被稱為“銀色的金子”,比黃金還珍貴。

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為顯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貴,命令官員給自己制造壹頂比黃金更名貴的王冠——鋁王冠。

他戴上鋁王冠,神氣十足地接受百官的朝拜,這曾是轟動壹時的新聞。

拿破侖三世在舉行盛大宴會時,只有他使用壹套鋁質餐具,而他人只能用金制、銀制餐具。

即使在化學界,鋁也被看成最貴重的。

英國皇家學會為了表彰門捷列夫對化學的傑出貢獻,不惜重金制作了壹只鋁杯,贈送給門捷列夫。

為什麽鋁制品在當時是那樣昂貴的“稀有金屬”?地殼中最豐富的金屬是鋁,它占整個地殼總質量的7.45%,僅次於氧和矽,位居金屬元素的第壹位,是居第二位的鐵含量的1.5倍,是銅的近4倍。

腳下的泥土,隨意抓壹把,可能都含有許多鋁的化合物。

但由於鋁的化學性質活潑,壹般的還原劑很難將它還原,因而鋁的冶煉比較困難。

鋁從發現到制得純鋁,經過十幾位科學家100多年的努力。

燃素學說的創立者施塔爾最早發現明礬裏含有壹種與普通金屬不同的物質。

英國化學家戴維試圖用電解法來獲得這種未知金屬未能成功。

1824年丹麥科學家厄斯泰德將氧化鋁與木炭的混合物加強熱至白熾狀態,再通入氯氣,得到液態的氯化鋁,然後同鉀汞齊作用制成鋁汞齊,最後隔絕空氣蒸餾除去汞,得到壹些灰色金屬粉末。

它的顏色和光澤看起來像錫,後來證明他得到的是壹些不純凈的鋁。

由於他的實驗結果發表在丹麥壹個不著名的刊物上,沒有引起科學界的重視。

厄斯泰德是德國化學家維勒的朋友。

1827年維勒到丹麥首都拜訪厄斯泰德時,厄斯泰德把制備金屬鋁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告訴維勒。

維勒回國後立即重復厄斯泰德的實驗,發現鉀汞齊與氯化鋁反應生成灰色的熔渣,除去汞後得到的金屬加熱時還能產生鉀燃燒時的現象,他意識到這不是制備金屬鋁的好辦法。

維勒重新設計方案,從頭做起。

他用熱的碳酸鉀溶液與沸騰的明礬溶液作用,用現在離子方程式表示該反應為:3CO32-+2Al3++3H2O==2Al(OH)3↓+3CO2↑,將所得到的氫氧化鋁經過洗滌和幹燥以後,與木炭、糖、油等混合,調成糊狀,然後放在密閉的坩堝中加熱,得到了氧化鋁和木炭的燒結物,將這些燒結物加熱到紅熱的程度,通入幹燥的氯氣,就得到了無水氯化鋁。

維勒將少量金屬鉀放在鉑坩堝中,然後在它的上面覆蓋壹層過量的無水氯化鋁,並用坩堝蓋將反應物蓋住。

對坩堝加熱以後,很快就達到白熱的程度。

當認為反應已經完成,停止加熱,待坩堝冷卻後投進水中,發現坩堝中的混合物並不與水發生反應,水溶液也不顯堿性。

說明金屬鉀已反應完全,剩余的銀灰色粉末就是金屬鋁。

維勒對制出的少量鋁粉並不滿意,他堅持把實驗進行下去,不斷改進制取方法。

1836年維勒分離出小粒狀鋁。

1849年又制得黃豆大的致密的鋁,前後***經歷了18個年頭。

1854年,法國化學家改進維勒的方法,用鈉做還原劑,成功地制得成鑄塊的金屬鋁。

但由於鈉價格昂貴,用鈉做還原劑生產的鋁成本比黃金還貴得多。

得維爾實現了鋁的工業化生產,盡管價格不菲,但他還是鑄造了壹枚鋁質紀念勛章,上面鑄上維勒的名字、頭像和“1827” 的字樣,以紀念維勒對鋁的制備的歷史功績。

得維爾將這枚勛章送給維勒,以表示敬意。

後來他們兩人成為親密朋友。

1886年,在鋁的歷史上又是壹個裏程碑。

這壹年美國的大學生霍爾和法國大學生埃羅,都各自獨立地研究出電解制鋁法。

在美國制鋁公司的展櫃裏,至今還陳列著霍爾第壹次制得的電解鋁粒;在霍爾的母校校園裏,也矗立著他的鋁鑄像。

法國大學生埃羅幾乎在同時也制得鋁,當他知道霍爾的發明後,毫不嫉妒,主動交流經驗、切磋學問,兩人也成了親密朋友。

(選自《化學的發展詞典》 胡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