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漲知識!為什麽長安人把“掃墓”叫成“拜山?

漲知識!為什麽長安人把“掃墓”叫成“拜山?

今天是清明節

掃墓是清明節習俗,

為了祭奠祖先、緬懷先烈,

但長安人把掃墓都叫成拜山,

這是何為呢?

清明節又有什麽講究呢?

聽小編慢慢道來

清明節是中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之壹,祭奠祖先、緬懷先烈,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比較特殊的壹點是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所以清明節的地位不容小覷啊!

“掃墓”又叫“拜山”?

掃墓是全國各地基本都保留至今的習俗,長安人也非常重視這個傳統習俗,每逢清明,不管在哪裏,都要趕回來家同父老鄉親壹同祭拜先人。但比較有趣的壹點是,長安人會把“掃墓”說成“拜山”,這又是為什麽呢?

其實“拜山”是粵語說法,它帶有古語的意味。“拜山”這個粵語常用詞,現在可以把它看做是壹個雙音詞,但細究起來,它應該還是兩個單音詞“拜”和“山”的組合,其實還是沿用古漢語的語意語法。《古代漢語詞典》裏是這樣解釋“山”的其中壹種含義的:“山,墳墓。

可見,“拜山”,拜的不是山頭,而是墳墓。“拜山”也可理解為“拜於山”,就是對著墳墓拜祭(跪拜),或在墳墓前拜祭(跪拜)。與“掃墓”“上墳”“祭掃”等詞相比,“拜山”就顯得更通俗易懂,形象直觀了。

清明習俗:插柳、掃墓、分豬肉

清明節在農村被譽為三大鬼節之壹,而柳枝可以辟邪,老人們尤為相信,所以到了清明節這天,家裏的門楣上總是插滿柳枝。不過在東莞,插柳並不流行。

圖片來源於東莞陽光網

傳統的長安人向來重視清明掃墓,有在正清當日“行清”的習俗。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圖片來源於東莞陽光網

祭祀完了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著吃。

清明掃墓有講究

懷孕的婦女避開清明節去掃墓

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掃墓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後參加清明掃墓活動。

謹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國,祭祖並不只是紀念祖先,而是明顯得帶著向亡靈敬拜,祈求的意思。謹慎在先人墓地照相,無論是掃墓者自身合影,還是掃墓者與墓地合影。更忌諱照相時將其它墳墓拍進鏡頭。否則,妳的運勢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清明節拜祭輩分有講究

當然需要講究,拜祭要分先後次序。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余此類推。拜祭完畢後,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食取祭品。最後當然要註意防火安全,待香燭點完後可離開。

清明掃墓並非越早越好

這是不壹定的,壹般來說早上七點到下午四點前完成掃墓山活動,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編輯/何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