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是關於道的壹個概念,也是壹個關於範疇的概念,闕是壹種建設在道路之上的門類示意物,用來表示由此而始,行者行將進入壹個“規定了的區域”,在今天的河北及很多地方,我們還可以看到闕的實物形態,比如講壹個村子的道路的並沒有門的“門樓”、進入壹個特殊區域的“牌坊”(在老北京的街道原來有很多實體),它是可以是文化的、地理的、經濟的、政治性的、種種規範性的規範的最外最遠的標示物,比如我們身體的手指末端、我們的鼻子尖,就因此都可以被賦有了“闕”的意思。
皇宮門口的闕,也叫象魏,遠古時用於頒布法令之地,是古代宮廷等大型建築入口入豎立 的雙柱的名稱。東闕叫蒼龍闕;北闕叫玄武闕。
不做姓氏時,代表宮闕,城闕的意思。闕為入聲字,《廣韻》等韻書皆註為去月切,現存què、quē兩音,做姓氏時也有將闕姓註為quē音的,臺灣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學術網絡版第四版是將之規範為què姓,大陸2012年6月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也是如此。
采自百度,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