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谷孫先生曾說,他覺得編詞典就像做廚子,受不了做飯做菜的熱氣,就不要輕易進詞典編纂的廚房。對於這壹被英語詞典鼻祖約翰遜稱為“無償勞作,雖 成無榮”的工作,陸谷孫壹做就是30年。1976年起,他參加《英漢大詞典》的籌備和編寫,1986年11月開始擔任主編。這部1500萬字的《英漢大詞典》是由中國學人獨立研編的第壹部綜合性英漢詞典,出版十余年來,影響難以估量。他又花6年時間主持修訂了《英漢大詞典》(第2版),前不久剛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比收集新詞遠為艱難的是修訂舊有條目,往往半行不到的小小刪改,需要大量資料的收集整理。而糾錯改錯也成了陸谷孫先生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英漢大詞典》第2版前,有壹篇陸先生寫的英文前言,這篇翻成中文約有5000字的前言,被學者稱為英語寫作的典範。
“編詞典是遺憾的藝術”是陸先生常常說的話,但是認識他的人都說像他這樣和自己過不去的人著實少見。在《英漢大詞典》(第2版)的出版座談會上,還未及慶功,陸谷孫已經談起了他最新發現的錯誤和缺點,並且笑稱“大詞典的出版之日,就是清算之日”,他已經做好準備挨老拳。在陸先生看來,勘誤網站除了征集具體的勘誤意見之外,還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在《英漢大詞典》(第2版)的前言中,他明言最大缺憾當屬編者對讀者的需求未作全面深入的調查。而勘誤論壇中讀者與編者的積極良性互動,“不但使壹部《英漢大詞典》受益,更使壹批《英漢大詞典》之諍友、摯友漸漸形成,即便視作未來‘參與式’詞典編撰(即所謂partici patory lexicography)的雛形,也不為過。而這也正是我寄望於《英漢大詞典》未來之所在。要是目前已上市的第二版在修訂過程中,就有這種互動,那麽詞典的質量當有奇跡般的提升。” 陸谷孫教授還從事翻譯工作,從70年代至今發表《幼獅》、《錢商》(合譯)、《二號街的囚徒》、《鯊腭》等數十種文藝類及文評類英譯漢文字200萬字左右及China's Landscape,China等文藝類及電影類漢譯英文字10余萬字。還發表過專論翻譯的“翻譯大忌: 形式至上”“為‘翻譯腔’壹辯”、“樸則近本”——寫在《譯林》主辦的翻譯競賽之後”等論文,提出了最大限度吃透並真實轉達話語、盡量保存原作風姿、不求譯入語的華美的翻譯 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