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壕 吏
táng · dù fǔ
唐 · 杜 甫
mù tóu shí háo cūn ,yǒu lì yè zhuō rén 。
暮 投 石 壕 村 ,有 吏 夜 捉 人 。
lǎo wēng yú qiáng zǒu ,lǎo fù chū mén kàn 。
老 翁 逾墻 走 ,老 婦 出 門 看 。
lì hū yī hé nù ,fù tí yī hé kǔ !
吏 呼 壹 何 怒 ,婦 啼 壹 何 苦 !
tīng fù qián zhì cí : sān nán yè chéng shù 。
聽 婦 前 致 詞 : 三 男 鄴城 戍 。
yī nán fù shū zhì ,èr nán xīn zhàn sǐ 。
壹 男 附 書 至 ,二 男 新 戰 死 。
cún zhě qiě tōu shēng ,sǐ zhě cháng yǐ yǐ !
存 者 且 偷 生 ,死 者 長 已 矣 !
shì zhōng gèng wú rén ,wéi yǒu rǔ xià sūn 。
室 中 更 無 人 ,惟 有 乳 下 孫 。
yǒu sūn mǔ wèi qù ,chū rù wú wán qún 。
有 孫 母 未 去 ,出 入 無 完 裙 。
lǎo yù lì suī shuāi ,qǐng cóng lì yè guī 。
老 嫗 力 雖 衰 , 請 從 吏 夜 歸 。
jí yìng hé yáng yì ,yóu de bèi chén chuī 。
急 應 河 陽 役 ,猶 得 備 晨 炊 。
yè jiǔ yǔ shēng jué ,rú wén qì yōu yè 。
夜 久 語聲 絕 ,如 聞 泣 幽 咽 。
tiān míng dēng qián tú ,dú yǔ lǎo wēng bié 。
天 明 登 前 途 ,獨 與 老 翁 別
《石壕吏》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之壹。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詩在藝術上的壹大特點是精煉,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愛憎分明。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善於裁剪,中心突出。詩風明白曉暢又悲壯沈郁,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典範之作。
翻譯:
日暮時投宿石壕村,夜裏有差役來強征兵。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應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樣兇狠,老婦人啼哭得是那樣悲傷。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去參加鄴城之戰。其中壹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剛剛戰死。活著的人姑且活壹天算壹天,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了!老婦我家裏再也沒有其他的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小孫子。因為有小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但進進出出連壹件完好的衣裳都沒有。老婦雖然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跟從妳連夜趕回營去。趕快到河陽去應征,還能夠為部隊準備早餐。”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的哭泣聲。天亮後我繼續趕路,只能與返回家中的那個老翁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