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飛魄散是貶義詞。
魂飛魄散(漢語成語)
魂飛魄散,漢語成語,
拼音是:hún fēi pò sàn
釋義:1、魂魄離體。比喻死亡。2、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詞語辨析:
近義詞魂不附體、魂不守舍、失魂落魄、魄散魂飄。
反義詞處之泰然、泰然自若、鎮定自若 。。
成語註音ㄏㄨㄣˊ ㄈㄟ ㄆㄛˋ ㄙㄢˋ。
成語正音散,不能讀作“sǎn”。
成語辨形散,不能寫作“撒”。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補語;含貶義。
擴展資料:
魂飛魄散的典故
北宋時期,洛陽女子賀憐憐與汴梁才子王渙壹見鐘情就訂了婚。賀家嫌王渙家貧就把憐憐另許配給種師道手下軍需官高常彬。王渙裝作賣查梨的前去承天寺裏見憐憐,遇到高常彬回家,王渙嚇得魂飛魄散。王渙後來參軍立下軍功,奪回憐憐白頭到老。
近 義 詞魂消魄散、魂銷魄散
魂消魄散是漢語詞匯,是驚恐萬分、極端害怕的意思,出自《水滸傳》。
成語解釋 魂:靈魂;魄:氣魄,精神。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7回:“李明見先折了壹個,卻待也要撥馬回走時,被楊誌大喝壹聲,驚得魂消魄散,膽顫心寒,手中那條槍,不知顛倒。”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害怕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百度百科——魂飛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