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所向往的前景。 (摘自:《現代漢語大詞典》(第5版))
願景是人們永遠為之奮鬥希望達到的圖景,它是壹種意願的表達,願景概括了未來目標、使命及核心價值,是哲學中最核心的內容,是最終希望實現的圖景。
願景
關於願景的話題現在越來越多,人們對它的興趣也越來越大了。對個人來說,願景就是個人在腦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對於壹個組織來說,願景必須是***同的。***同的願景就是組織成員所***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
願景的概念並不神秘。沒有階級、沒有壓迫、沒有貧窮、沒有失業、人人幸福的***產主義社會其實就是全世界***產黨人的***同願景。“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革命年
代裏,***產黨員們秉持這樣的堅定信念,為了實現願景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使得世界上從無到有出現了蘇聯、中國以及東歐的壹系列嶄新的社會主義的國家。
這就是願景的力量。
今天的我們很少需要為願景而付出生命的代價了。但好像願景在我們的工作中也逐漸失蹤了。而對任何壹個組織來說,有沒有***同的願景,或者說願景能不能得到員工的認同,實在是組織的領導者領導水平的分水嶺。而這種領導水平差異的結果,必然是組織間差距的關鍵原因。
為什麽有如此的結果?
因為有沒有***同願景對於員工的行為來說,具有表面微小實際卻十分重大的差別。員工的奉獻精神——人類任何組織崇尚的普遍美德,便與組織的***同願景息息相關。而如果沒有***同願景,那麽奉獻的行為不僅不會產生,連真正遵從的行為也不可能。在《第五項修煉》中,彼得·聖吉博士精微地分析了奉獻、投入、遵從之間的區別,他引用基佛的話“投入是壹種選擇成為某個事物壹部分的過程”,“奉獻是形容壹種境界,不僅只是投入,而且心中覺得必須為願景的實現負完全責任”,進而認為沒有***同願景的組織往往只會導致員工對上級對組織的被動式的遵從,而決不會導致對組織的真誠奉獻。
***同願景的建立雖然並不容易,但也有規律可循。集成式、凝煉式、影響式就是建立***同願景的三個途徑。
振臂壹呼,應者雲集,那些有相同個人願景的人組成壹個集體,在集體中再進壹步實現***同願景的構建,這就是集成式。許多協會和團體***同願景的建立屬於這種類型。招聘新員工時,不僅看素質和能力,同時強調個人發展及個人願景與組織願景的匹配性,也可以看作是通過集成式路徑建立組織***同願景的方式。
凝煉式則是把大家心靈深處的***同的意象挖掘出來,並進行凝煉,進壹步構建***同願景。這壹路徑的特點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適用於那些組織成員同質性很強又積極面向未來的組織。
影響式建立***同願景的途徑講的主要是從個人願景建立***同願景。從個人願景建立***同願景,並不意味著壹定從組織最高首領的個人願景到組織的***同願景。也可以借助於前輩,還可以借助於外部。但通常情況下,基於壹個組織的領導者的地位和作用,***同願景的構建常見的情況確實壹般是從決策核心層的人發起的。特別是那些希望構建***同願景,而從前沒有***同願景或不註重***同願景構建的組織,更是這樣。
建立***同願景不能靠命令,不能靠規定,只能靠周而復始的溝通和分享。必須認識到,不斷的強勢宣傳推動也是可取的方式,但任何強迫和勉強性的舉措可能都會適得其反。建立***同願景不是解決某壹具體問題的回答,也不是壹種形式性的東西,而是必須由組織各級管理者和全體員工全過程、全方位、全方法、全面地將***同願景貫徹落實在生產經營和工作的各個方面。
建立***同願景也不是壹蹴而就的工程,它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細致的工作和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願景”還必須得到“使命”的支持。願景解決的問題是我們要創造什麽,它往往是壹種相對宏觀和抽象,又需要長期的奮鬥才能接近或實現的目標,如***產主義。而使命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創造和實現。所以使命既可以說是實現願景的關鍵步驟或手段,又可以說是組織實現願景的現實的總目標、富有挑戰性而且明確的基本任務,如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使命也是組織成立的目的和存在的原因。
使命對於願景來說格外重要,沒有使命支持的願景往往成為水中月、鏡中花。
願景這個詞,當初在中國的詞典裏是沒有的。願,就是心願,景就是景象,這個景象存在腦海裏,是看不到的。就像佛教的釋迦牟尼念佛學達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壹個願景。基督教、天主教也是。這是壹個預見未來的美景。這個美景給人動力去做壹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