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暴殄天物和暴餮天物的區別是什麽?

暴殄天物和暴餮天物的區別是什麽?

沒有暴餮天物這個成語,這是錯誤的寫法。

暴殄天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自然資源。暴:損害。殄:絕,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出自 《尚書·武成》 商王:“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商朝末年,紂王帝辛對內統治手段殘暴,對外連年征戰用兵,導致商朝政治腐敗、社會動蕩。而當時商的西方屬國周,在位者為武王姬發,他任用賢士呂尚、周公等,國勢非常強盛,於是起兵伐紂。

《書經.武成》篇記載了武王在征討商紂前,祭告天地的壹段話,他說:“我周王姬發將征伐商,因為今日的商君紂暴虐無道,任意糟蹋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殘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獲得了誌士仁人的協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禍亂。”

最後商周決戰於牧野,紂王慘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書經》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紂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例句:

吃饅頭還要剝皮兒,這不是暴殄天物嗎!

那些學生,每餐飯菜都吃不完倒掉,真是暴殄天物!

擴展資料:

暴殄天物詞典解釋:

[ 近義詞 ]揮霍無度、揮金如土。

[ 反義詞 ]克勤克儉、精打細算、節衣縮食。

[成語舉例]既有許多值錢有東西,任人作踐了,也似乎暴殄天物。(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表示不愛惜財物,隨意糟蹋。

[成語結構]動賓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殄,不能讀作“zhēn”。

[成語辨形]殄,不能寫作“珍”。

[英文翻譯]waste natural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