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描寫古代人的壹些成語或四字短語

描寫古代人的壹些成語或四字短語

1、描寫古代女子素顏的四字短語或成語

洗盡鉛華 膚若凝脂 烏珠顧盼 朱唇素手 素面桃花

2、描寫古代人衣著的四字短語或成語

上衣下裳

壹些具有代表性的

漢代官服:“曲裾禪衣”

戰國服裝:“衣作繡,錦為沿”

魏晉南北朝服飾:;“褒衣博帶”

隋唐:“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唐朝:“鈿釵禮衣”

元代:“金繡雲肩翠玉纓”

清代:“胡服騎射”

3、描寫古代人五官的四字短語或成語

細致描寫

螓首蛾眉 目若秋水 膚若凝脂 氣似幽蘭 烏珠顧盼 朱唇素手

回眸生花 纖纖玉指 素面桃花 冰清玉潔 溫宛可人 含笑盈盈

大體氣質

小巧玲瓏 雍容華貴 嫵媚妖嬈 嫵媚動人,小家碧玉 大家閨秀

秀外慧中 清純可愛 沈魚落雁 閉月羞花 柔情似水 善解人意

雅致婉約 美艷絕倫 艷絕千秋 傾城傾國 清新淡雅 美輪美奐

古代女子發式

1“高鬟望仙髻”

這類發型,皆是結鬟而成,有的聳立頭頂,有的傾向兩側,有的平展,有的垂掛,婦女自身頭發有限,往往加上‘假發”,首飾,巍峨華麗。據記載:相傳漢武帝時,瑤池王母來會,諸仙女之發髻皆異人間,高環巍峨,帝令官妃仿效,因此號為“高鬟望仙髻”,再飾有各種珠寶,金簪風釵或步搖,就更華麗高貴。這種高環發型有壹至九鬟,是最尊貴的發式,多用來表示神話中之仙女,皇後貴妃與貴女流的發型(從八十七神仙圖卷與永樂宮壁畫的玉女等發式亦可見證)。未出室的少女也可采用,但裝飾不宜過分華麗,這種發式秦漢兩代及秦以前各代頗為盛行,漢以後各代多崇為仙女發型,名流仕女也有采用。

其形式有高鬟,有乎鬟,有垂鬟,有在頭頂,有在兩側,鬟數也可隨意結紮而定,變化很多,可靈活運用。

2.“靈蛇髻”

這種發式的編法是將頭發分成幾股,象擰麻花似地把發蟠曲扭轉而纏盤在頭上。據記載甄後入魏宮時,宮中有壹綠蛇,甄後每日梳妝時,此蛇則盤纏成形,甄後仿效而梳成為髻,每天皆因蛇形變化而梳髻不同,因而號為“靈蛇髻”。

這種發型靈活生動又饒有風韻,為神女與未出室的名貴女流所好用。這種發式變化的形式很多,可擰可盤,旋扭於頭頂、頭側,頭前,變化生動舒美,在古代仕女畫中尤為多見。造型時可靈活運用。

3.“螺髻”

這種發式在唐代的繪畫、雕塑與墓壁畫皆可見到,唐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李惠仙的墓壁畫中,有很多盤疊的螺髻。據記載;唐長安的婦女好梳盤桓髻(即螺髻).回,其形高聳而不走落,號為螺髻。在長安風靡壹時,這種“螺髻”主要以盤疊形式作成,其法是將頭發用絲線分股攏結系起,然後采用編、盤、疊等手法,把發髻盤疊成螺狀,放置在頭頂或兩側或前額與腦後,也可隨意盤疊各種形式。

這種發型秀麗而富有裝飾性,在王漁洋之詩贊有“青螺如髻秀堪餐”,按盤疊之方法,可作出各式各樣的螺謦。在造型中可靈活運用。

4.“警鵠髻”,“翻刀髻”, “燕尾”亦稱“分髫髻”。

這類發式據段成式之《髻鬟品》中記有魏武帝宮中的宮妃梳反綰臀的記載,隋唐這種發式也甚為流行,在《妝臺記》中記有“唐武德中梳半翻髻,反綰髻,分髫臀”。反綰是將頭發攏高翻綰而成,也屬於高髻的發式,其制法是將頭發往後攏結,用絲線結紮,再分若幹股,翻綰出各種式樣。有的梳編成驚鳥雙翼欲展的樣子,稱為“警鵠髻”,也有梳編成單刀或雙刀的樣子,稱為“翻刀髻”,也有將多股的頭發翻綰成花式,稱為“百花”。其形式與手法甚多,皆靠攏結翻綰或反綰而成。

這種發型多為宮妃、名貴女流所好用,未出室的少女常在反綰的髻下留壹發尾,使之垂在肩後,稱為“燕尾,亦稱“分髫髻”。歷代的稱呼雖不相同,但其基本發式是相似的,在造型時,可靈活變化與參考。

5.“墮馬髻”

這類發式在古代婦女的發型中,最為普遍,采用最廣,歷代都有采用,延續最長,從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歷代皆沿用。只是發型的高、平,低,及結椎在前、中、左右、後等變化不同而已。這種發式的梳編法,是將頭發攏結在頭頂或頭側,或前額與腦後,在紮束後挽結成椎,用簪或釵貫住,可盤卷成壹椎、二椎至三椎,使之聳豎於頭頂或兩側。據記載:梁翼之妻孫壽將結椎置於頭側,並使其下墮,稱為“墮馬髻”,亦稱‘梁氏新妝’,曾風行壹時,趙合德入宮時將發卷高為椎,稱為“新興髻”。梁鴻之妻孟光好梳“椎臀”。①這些發式皆是結椎式的變化,掌握其梳編法,就可變化或創制各式各樣的椎髻,在造型時可靈活運 用。各式椎髻多為已婚少婦所用。

6.“雙丫髻”

這類發式從秦漢壹直沿用下來,歷代皆有采用,其典型的發式是“雙丫髻”與“卯發”,“雙丫髻”主要是宮廷侍女、侍婢丫環的發式,據傳秦始皇令宮廷侍女梳雙丫髻,穿背子與衫,歷代沿繼襲用,壹直至清代仍是不變。這種發式是將頭發從頂中分兩大股,往兩側乎梳,並系結於兩側,再挽結成兩大髻,使其對稱放置在兩側。也可對稱結鬟,使之垂下,為民間少女所好用。

“丱發”

這是壹種童發,男女皆可通用,因其形似“丱”,故稱丱發”,其形制是將發分成兩大股,對稱系結成二椎,放置在左右兩側的頭頂上,並在髻中引出壹小綹尾發使其自然垂下,最長可至肩,為歷代童發的主要發型。

發型參考:/question/3163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