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的拼音是:bādòu。註音是:ㄅㄚㄉㄡ_。結構是:巴(獨體結構)豆(獨體結構)。
巴豆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植物名。產於巴蜀,其形如豆,故名。中醫藥上以果實入藥,性熱,味辛,功能破積_逐水_湧吐痰涎,主治寒結便秘_腹水腫脹等。有大毒,須慎用。
二、引證解釋
⒈植物名。產於巴蜀,其形如豆,故名。中醫藥上以果實入藥,性熱,味辛,功能破積、逐水、湧吐痰涎,主治寒結便秘、腹水腫脹等。有大毒,須慎用。引漢桓譚《新論·祛蔽》:“巴豆毒魚,_石賊鼠。”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那裏有鳳凰杯滿捧瓊花釀,他安排著巴豆、砒霜!”清李漁《巧團圓·防辱》:“我常見爹爹_藥,到了巴豆壹味,就不敢親自動手。”
三、國語詞典
植物名。大戟科巴豆屬,常綠小喬木。葉互生,卵形,細鋸齒緣。夏季開淡黃小花,種子白色,橢圓狀。種子可榨油,葉、根、莖有猛瀉作用。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大陸地區長江流域、東南各省及臺灣中、南部、花蓮亦產。詞語翻譯英語croton(Crotontiglium)_,evergreenbushofEuphorbiaceaefamily德語Kroton(S,Agrar)_法語croton(genre)_
四、網絡解釋
巴豆(大戟科巴豆屬植物)巴豆,(學名:Crotontiglium)為大戟科巴豆屬植物巴豆樹的幹燥成熟果實,其根及葉亦供藥用。巴豆樹為常綠喬木,高6~10米。中醫藥上以果實入藥,性熱,味辛,功能破積、逐水、湧吐痰涎,有助於治寒結便秘、腹水腫脹、寒邪食積所致的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有小毒,須慎用。產於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和雲南等省區。
關於巴豆的詩句
巴豆與甘草
關於巴豆的成語
巴巴劫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留尾巴豆萁燃豆翹尾巴啞巴虧巴巴急急結結巴巴巴山越嶺巴巴結結
關於巴豆的詞語
鄉巴佬巴山越嶺東野巴人
關於巴豆的造句
1、有壹只專門為神農嘗藥的藥獸,壹天吃了巴豆果屙痢死了,神農就把它放在壹棵青葉樹下。
2、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3、金猴沒有回應,倒是巴豆妖接茬說道“就是就是,我就算再能吃,也不可能壹下子同時吞吸六種虹氣啊!”。
4、與巴豆油提取物比較,其中巴豆油作用較強,烏桕作用次之,了哥王作用較弱。
5、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巴豆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