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山的詞語解釋是:1.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漳水發源於此。山有抱玉巖,傳為楚人卞和得璞處。2.山名。在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南。相傳禹鑄鼎於此。3.山名。在今河南省靈寶縣閿鄉南。相傳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此。亦名覆釜山。4.山名。在今安徽省懷遠縣西南。結構是:荊(左右結構)山(獨體結構)。拼音是:jīngshān。註音是:ㄐ壹ㄥㄕㄢ。
荊山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⒈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漳水發源於此。山有抱玉巖,傳為楚人卞和得璞處。引《書·禹貢》:“導_冢,至於荊山。”孔傳:“荊山在荊州。”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江水二》:“《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蓋即荊山之稱,而制州名矣。故楚也。”⒉山名。在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南。相傳禹鑄鼎於此。引《書·禹貢》:“導岍及岐,至於荊山。”孔穎達疏:“《地理誌》雲:《禹貢》北條荊山在馮翊懷德縣南。”《後漢書·郡國誌壹·馮翊》劉昭註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禹鑄鼎於荊山,在馮翊懷德之南,今其下_有_荊渠也。”⒊山名。在今河南省靈寶縣閿鄉南。相傳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此。亦名覆釜山。引《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⒋山名。在今安徽省懷遠縣西南。引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淮水》:“《郡國誌》曰:‘平阿縣有當塗山,淮出於荊山之左,當塗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註之。’”《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帝馳至荊山洪,距趙步二百_裏。”胡三省註:“荊山在濠州鐘離縣西八十三裏,即梁武帝築堰之地,今懷遠軍正治荊山。”
二、國語詞典
山名:(1)_位於山東省諸城縣東北,也稱為「荊臺山」。(2)_位於河南省禹縣西北。(3)_位於河南省閿鄉縣南。也稱為「覆釜山」。(4)_位於安徽省蕪湖縣東南。(5)_位於安徽省懷遠縣西南。(6)_位於湖北省南漳縣西。
三、網絡解釋
荊山(詞語解釋)荊山,山名,我國有五座荊山,分別在湖北省南漳縣西部,陜西省閻良區、三原縣、富平縣三地交界處,河南省靈寶縣閿鄉南(亦名覆釜山),安徽省懷遠縣西南,甘肅省靈臺縣。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湖北省保康縣的荊山。在酈道元的《水經註》和王粲的《登樓賦》中都曾出現過荊山。
關於荊山的詩詞
《望華山·荊山連太華》《荊山·隱不知山淺》《寶鏡吟·荊山已童若耶涸》
關於荊山的詩句
旦登荊山頭荊山山裏山如壁茅山與荊山
關於荊山的成語
穿荊度棘斬荊披棘劈荊斬棘班荊道故荊棘叢生舉動荊棘荊釵布裙
關於荊山的詞語
披荊斬棘荊釵裙布負荊請罪斬荊披棘荊釵布裙荊榛滿目班荊道故布裙荊釵荊山之玉荊棘叢生
關於荊山的造句
1、沿紫荊山路驅車向南,穿過航海路,壹眼看到新修建的紫辰路正加緊鋪設瀝青,整個路段即將收尾。
2、秋七月戊辰,誅左丞相、鹹陽王斛律光,及其弟幽州行臺、荊山公豐樂。
3、“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夏禹治水時,亦曾鑄九鼎以代表華夏九州,成為壹匡諸侯、統治華夏立國的標誌。
4、村內明朝藏山“大王爺”廟香火鼎盛,前來寺院的除了本村村民外,也有來自各地的虔誠香客;周邊有紫荊山生態旅遊區,廣武漢墓群旅遊區。
5、李雲中怕洪秀全讓自己也同去紫荊山,讓楊秀清順手解決了他,那就虧大了,連忙推辭,左顧而言他。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荊山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