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現代漢語詞典可以查詢漢語中某個詞匯的來源、歷史意義及其演變。
《現代漢語詞典》是中國第壹部現代漢語規範型詞典,即普通話詞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寫,呂叔湘和丁聲樹曾先後主持工作。1958年初,開始編寫。1959年底,完成初稿。
《現代漢語詞典》第壹次以詞典的形式結束了漢語書面語和口語分離的局面,第壹次對現代漢語進行了全面規範,註重普通話詞匯系統收詞的平衡性與全面性,在編纂宗旨指導理論、編纂理念和收詞、註音、釋義、用例等方面都有所開創,成為中型規範兼具描寫型詞典的樣板。
《現代漢語詞典》對普通話詞匯的構成進行了全面摸查,詳細研究了方言詞、書語詞、口語詞、科技名詞、新詞語等收詞原則,力求收錄的詞在現代漢語中都有使用,從而保證了《現代漢語詞典》比較純正的***時性特點。
收詞方面,既收詞,也收較為固定而獨立使用的詞組;既收語文詞也收常見百科詞;既收普通話語詞,也收某些有活力的方言詞和文言詞;且凡用以作為釋文中的詞語(人名除外)都建條立目,構築了現代漢語較為完整的詞匯系統。
釋義采用現代漢語規範語言,或用詞語對譯,或用定義說明,或釋概念,或釋事物,或介紹知識,或說明語法功能,百科詞則突出語文性。從初版至《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呈現出半個世紀詞匯的動態演變。
從各版詞目的變化既反映了詞典功能與收詞原則的改變,也反映了詞匯新舊興替的歷時變化;釋義的變化既反映了義項寬窄的改變,也反映了詞義的眾寡、色彩的褒貶、常用罕用的改變;註音的變化既反映了標音原則和方法的改變,也反映了口音書音、雅音俗音、古音今音的歷時變化。
《現代漢語詞典》的影響力:
《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也達到了以前詞典沒有達到過的高水平。它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書面語作註,克服了以前詞典用半文言作註的缺點。它主要采用下定義的方式解釋詞語,避免以前詞典中普遍存在的同義詞互訓、遞訓的毛病。
它通過增加括註和提供豐富而精當的例句,使讀者更準確地理解詞的意義和用法。它通過壹定體例,開創性地在詞典中區分同形同音詞與多義詞,離合詞與非離合詞,使詞典更具科學性。這些成功的做法大都被後來的詞典所效法。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現代漢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