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有關對聯的詩詞文章

有關對聯的詩詞文章

.1 楹聯舉例 (Some Examples)

學士青蓮尚書紅杏

中郎綠綺太史黃庭

這是舊北京的壹副門聯(冰心《春節憶春聯》,1985年2月22日《北京晚報》),以青、紅、綠、黃四種色彩代表古代四位名人。“學士青蓮”是唐朝大詩人李白,號青蓮居士,翰林院學士。“尚書紅杏”是宋朝尚書宋祁,因寫了“紅杏枝頭春意鬧”詞句而聞名。“中郎綠綺”是漢朝官拜中書郎的蔡邕,精音律、善鼓琴,綠綺,古琴名。“太史黃庭”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會嵇內史,曾寫過《黃庭外景經》。此聯對仗工麗,寓意典雅,精妙絕倫,過目不忘。

我本楚狂人五嶽尋山不辭遠

地猶鄒氏邑萬方多難此登臨

這是清彭玉麟遊泰山集句聯(梁羽生《名聯談趣》565條)。上聯用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句,下聯用唐玄宗《經魯祭孔子而嘆之》和杜甫《登樓》句。彭是湖南人,湘軍水師統帥之壹。當時太平軍已失敗,但內憂外患依然如故,故有此種復雜心情。此聯對仗工整,古為今用,天衣無縫,是集句聯的大手筆。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

這是郭沫若題李清照紀念堂聯(顧平旦、常江、曾保泉《名聯鑒賞詞典》第71頁)。上聯描述李清照故居的優美環境,下聯突出李清照和她丈夫趙明誠的傳世之作以及李清照的文學風格。此聯文字流暢,意義深長,寥寥數語,表達了對壹代女詞家的懷念與崇敬之心。

海棠開後燕子來時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風爾且慢行

碧?是憒夯平鷴蛞購?城迕鞫脊?碩啪櫚啦蝗綣槿チ鬏核瞪僮‖?br /> 這是上海嘉定花神廟聯(《名聯鑒賞詞典》第104頁)。此聯采用詞和曲的語言撰寫,與花神的主題情景交融,曼語麗辭,令人心馳神往。

順便說壹下,古文是不加標點的,實際生活中的楹聯也不加標點。因此,學楹聯,就要習慣看不加標點的楹聯。楹聯不僅上下聯互相對仗,而且有同邊自對的字、句,規律很明縣,反復讀幾遍,不難斷句。

1.2 對聯定義 (Definition)

楹聯是對聯的雅稱,用以強調其文學性質。對聯是楹聯的泛稱,可以包括文字遊戲。在壹般情況下兩者可以通用。

對聯是由兩串等長、成文和互相對仗的漢字序列組成的獨立文體。也就是說,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聯文是有意義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對仗要工整;對聯是獨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壹部分。凡符合這些條件的就是對聯,否則就不是對聯。

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只有在脫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

我們沒有把上下聯在意義上互相依存的要求(這是壹般對聯都應滿足的要求)寫入定義,只是為了承認“無情對”也是對聯。例如:

三星白蘭地

五月黃梅天

這副對聯平仄合律,逐字相對,絕對工整,上下聯分別成文,但是上下聯在意義上毫不相幹。上聯是壹種酒名,即三星牌白蘭地酒。下聯是江南五月陰雨連綿的天氣,也是梅子熟了的季節。據說是為了給“三星白蘭地”做廣告,故意出下聯征對。其效果之大,可想而知。

我們也沒有把現代句法概念寫入定義,因為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句”(pause)的概念,與白話文或英語中“句子”(sentence)的概念不同。有些對聯很難說是意義完整的句子。例如:

壹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禮義廉

這副隱字諷刺謎聯,上聯不成句子,下聯不成句子,合起來也不成句子,但是上聯有含義,下聯有含義,合起來意義更明顯(忘八 / 無恥)。因此,我們只需要知道這副對聯是七言句式,能理解字面和隱藏的含義就行,沒有必要進行深入的語法分析。楹聯,與詩、詞、曲、賦、駢文壹樣,屬於古典文學範疇。楹聯的基本句式來自駢文和律詩。用現代語法來分析楹聯結構,是當前楹聯教學的壹大誤區。因為楹聯結構是聲律結構,不是語法結構,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兩者是壹致的。楹聯語法(或文法)與壹般語法(或文法)並無多大差別,無庸多說。下面談到的“句”,是指詩詞的“句式”,或古文的“句讀”,不是現代語法中的“句子”。

2. 楹聯創作 (Writing Couplets)

楹聯創作的基本要求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文意切題。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廢。平仄合律是基礎,不合律的對聯就是不合格的對聯。對仗工整是關鍵,對仗不工整,即使平仄合律,也只能濫竽充數。文意切題是目的,平仄合律、對仗工整而文意不切題,就是無的放矢,甚至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2.1 平仄合律 (Level Tone vs. Oblique Tone)

詩有格律,詞有譜,曲有調名。古人雖未制定聯律,但律在聯中。由於對聯長短不限,結構復雜,人們對聯律的理解不盡相同。但是常見的楹聯大都在二三十字以內,並非越長越好。因此,這裏主要談楹聯的基本句式和最佳楹聯結構,把我們的理解公諸同好,以求達到***識。

楹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別在於結構。楹聯結構是聲律結構,不是語法結構,亦即句內和句間的平仄序列關系。因為楹聯基本句式來自律詩和駢文,先了解律詩和駢文的句式結構是有益的。

2.1.1 律詩句式(Patterns of Regulated Verse)

七言律詩有以下四種結構,用“0”為平,“1”為仄表示,就是:

0011100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1100110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七言律詩要求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分別構成七言聯,因此只有句腳上仄下平的情況,例如李商隱七律《無題》壹詩中的對仗句:

0011001 / 1100110 身無彩鳳雙飛翼 / 心有靈犀壹點通

1100011 / 0011100 隔座送鉤春酒暖 / 分曹射覆蠟燈紅

五言律詩也有四種結構,只要把上面每個七言句去掉前兩位就行:

11100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00110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 11001 / 00110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五言律詩要求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分別構成五言聯,如杜甫五律《春望》壹詩中的對仗句:

00011 / 11100 感時花濺淚 / 恨別鳥驚心

11001 / 00110 烽火連三月 / 家書抵萬金

律詩平仄具體要求,請參考王力《詩詞格律》,不再多說。

2.1.2 駢文句式(Patterns of Parallel Prose)

駢文不像律詩那樣有固定的言數和句數,而且不需要押韻;但有固定的句式,主要是四言句和六言句,也有增加壹字成五言句或七言句的。其對仗限於兩句之內,在非節奏點上平仄不拘。駢文句腳既有上仄下平,也有上平下仄。為了方便,只舉王勃《滕王閣序》壹文為例:

1100 / 0011 勝地不常 / 盛筵難再

0011 / 1100 虹消雨霽 / 彩澈雲衢

00-1100 / 11-0011 落霞(與)孤鶩齊飛 / 秋水(***)長天壹色

0011,1100 / 1100,0011 十旬休暇,勝友如雲 / 千裏逢迎,高朋滿座

1100,0011 / 0011,1100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 今晨捧魅。喜托龍門

0011,00-1100 / 1100,11-0011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虛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1100-11,1100 / 0011-00,0011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

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2.1.3 楹聯句式(Patterns of Couplet)

我們所說的楹聯句式是規範化的句式,在實際使用時非節奏點的平仄不拘。

楹聯的四言句式和六言句式來自駢文,可以構成四言聯和六言聯:

四言: 0011 / 1100 (正格) 以文會友 / 與古為徒(丁上左)

1100 / 0011 (變格) 唯楚有材 / 於斯為盛(嶽麓書院聯)

六言: 110011 / 001100 (正格)泉自幾時冷起 / 峰從何處飛來 (董其昌)

001100 / 110011 (變格)革命尚未成功 /同誌仍須努力 (孫中山)

楹聯的五言和七言句式來自律詩,可以構成兩種類型的五言聯和七言聯:

五言A型:11001 / 00110 室雅何須大 / 花香不在多 (鄭板橋)

五言B型:00011 / 11100 若問梅消息 / 須待鶴歸來

七言A型;0011001 / 1100110 春風閬苑三千客 / 明月揚州第壹樓(趙子昂)

七言B型:1100011 / 0011100 東漢文章留片玉 / 西泠翰墨著千秋(朱景彜)

A、B兩型在律詩中缺壹不可,但在楹聯中有壹足矣。由於B型句式接近駢文句式,結構簡單,便於組合,在組合時以選用B型撰聯為佳。

楹聯還從詩詞曲賦駢文,引進壹言、二言、三言句式(通常用作領、襯字),從而形成包括壹言至七言的最佳對聯句式體系(三言有兩種類型):

1 / 0, 11 / 00, 001 / 110, 011 / 100, 0011 / 1100, 00011 / 11100,

110011/ 001100, 1100011 / 0011100

有了這些句式,就可以根據需要,組成壹定長度的楹聯。

2. 1。4 最佳楹聯結構(The Optimum Structure of Couplets)

每邊壹句者,分別用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句式自身;每邊兩句者,用四言句式分別與自身以及五言、六言、七言句式,按句腳上仄下平要求,兩兩組合,就可以得到如下最佳結構。按照最佳結構撰聯,就像做詩填祠壹樣,隨心所欲,不逾規矩。因為在非節奏點上,可平可仄,實際上仍有很大靈活性。在熟練運用之後,就可以按四言模式的句腳安排,增加句數,增加領、襯字,平仄自然合律。

下面是最佳楹聯結構的舉例:

四言聯0011 / 1100 望洋興嘆 / 與鬼為鄰(徐桐)

五言聯00011 / 11100 樓觀滄海日 / 門對浙江潮(摘宋之問詩句)

六言聯110011 / 001100 此是山陰道上 / 如來西子湖邊(紹興東湖聯)

七言聯1100011 / 0011100 莫放春秋佳日過 / 最難風雨故人來(孫星衍)

八言聯1100,0011 / 0011,1100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杜甫草堂聯)

九言聯1100,00011 / 0011,11100

花雨能仁,祝嵩齡億載 / 曇枝普茂,鞏海甸三乘(《萬壽聖典》)

11100,0011 / 00011,1100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 國家期得士,桃李無言(彭元瑞)

十言聯1100,110011 / 0011,001100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 / 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泰山南天門)

001100,0011 / 110011,1100

成大事以小心,壹生謹慎 / 仰流風於遺像,萬古清高(武侯祠聯)

十壹言聯1100,1100011 / 0011,00111000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屈原祠聯)

11100,110011 / 00011,001100

八百裏湖山,知是何年圖畫 / 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臺(徐文長)

十二言聯11100,1100011 / 00011,0011100

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 / 茲遊良眷眷,落梅時節且登樓(錢楷)

2.1.5 長聯句腳安排(Arrangement of Pause-tones in Long Couplet)

按傳統觀點,每邊11字以上就稱長聯(曹雪芹),“最多也不過二三十余字而止”(梁章鉅),這是有道理的。因為楹聯的優勢在於言簡意賅,賞心悅目,適合懸掛,不宜太長。七言(1100011/ 0011100)是律詩句式,八言(1100,0011 / 0011,1100)是駢文句式。駢文和律詩句式的結合以十壹言(1100,1100011 / 0011,0011100)為典型,標誌著楹聯有了不同律詩和駢文的結構,故以此分界,稱為長聯,是合理的。至於勝地壯觀,高樓大廈,二三十余字的長聯也足夠了。因此,不妨把更長的對聯稱為“超長聯”。

長聯結構比較復雜,但可以將句腳安排簡化為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 / 1100,0011,0011,1100)的句腳安排。例如:

由兩個句式組成的對聯,句腳安排為: ——0,——1 / ——1,——0

由三個句式組成的對聯,句腳安排為: ——0,——0,——1 / ——1,——1,——0或 ——0,——1,——1 / ——1,——0,——0

由四個句式組成的對聯,句腳安排為:——1,——0,——0,——1 / ——0,——1,——1,——0

以此類推。當然每句不壹定是四言,還可以加領、襯字。可以靈活應用。但大體上是這樣壹種模式。這樣的句腳安排,主要出於長聯同邊自對的需要。

2.2 對仗工整 (Parallelism)

對仗是楹聯的基本特征,沒有對仗就沒有對聯。楹聯創作必須在對仗上下功夫。律詩對仗限於兩句之間,壹般用在頷聯和頸聯,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允許重復。駢文對仗擴大到前兩句和後兩句之間,允許同位虛字相重。楹聯對仗的嚴格要求不亞於律詩,而且將長聯同邊自對的形式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

2.2.1同類詞相對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是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中的壹副對聯,非常工整。同類詞相對是對仗的基本原則。該聯“真”,“假”,“有”,“無”,都是高度抽象的哲學名詞。“作”,“為”是詞意相近動詞。“時”和“處”在語法上是副詞, 在字面上“時”又可理解為“時間”,“處”又可理解為“空間”。 “亦”,“還”在字面上是詞意相近的副詞,在語法上可視為省略了動詞“是”。但必須了解其中還有句內自對自重,“真”對“假”,“有”對“無”是反對,而且都重用壹次,這才是此聯的精華所在。

在談到對仗時,人們常常作語法分析,以便說明“詞性相同”或語法結構”相同。但是過分強調語法分析,有時也會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王力在談詩詞格律說,“語法結構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為對仗,這是正格。但是我們同時應該註意到:詩詞的對仗還有另壹種情況,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對,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詩詞格律》第127頁)這對於楹聯的對仗也是正確的。楹聯是觀賞性很強的藝術,所以有時只要求字面相對,即同類詞相對,特別要求虛字對虛字,實字對實字。有些同類詞可供選擇的範圍較小,如數字,人名,地名,書名,動物名,植物名等等,不要輕易超出範圍。特別要指出,只要自對工整,互對不必要求詞性相同。

2.2.2 忌合掌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此聯為舊時商店通用春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而且與爆竹聲中“恭喜發財”的氣氛相協調,很受商界歡迎。但深壹步研究就會發現,“通四海“,”達三江“是壹個意思,有”合掌“之嫌。七言聯壹***才14字,其中6個字只能當3個字用,豈不可惜。對聯是文章中最精練的文體,決不允許浪費筆墨。為了以較少的文字提供較多的信息,必須避免上下兩聯說同壹意思。例如,在新春聯中用”震乾坤“對”驚世界“,”報家音“對”傳吉語“,”發祥光”對“騰瑞氣“雖可強調喜慶或強盛氣氛,仍不免有”合掌“之嫌。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提到“黃星巖隨園偶成雲:山如屏立當窗見 / 路似蛇旋隔竹看。厲樊榭詠崇先寺雲:花明正要微陰襯 / 路轉多從隔竹看。二人不謀而合。然黃不如厲者,以如字與似字犯重。竹垞為放翁摘出百余句,後人常以為戒。“(《隨園詩話》卷五,二二)這段話說明在詩中對仗要避免同義詞相對,用”似“對”如“,雖字形字音不同,但字義相同 ,亦不可取。這似乎有點苛求,連大詩人也難免的事,我輩怎能不犯?但應該看到,要避免合掌,就要從避免同義詞相對做起。

2. 2。3 反對為優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這是梁章鉅因編輯《滄浪亭誌》而獲得的集句聯,上聯系歐陽修句,下聯系蘇舜欽句,皆滄浪亭本事。此聯用了反義詞“有”對“無”,“皆有情”對“本無價”,含義是,清風明月到處都有,但對俗人來說,有錢也買不到;近水遙山本為無情之物,但在詩人眼裏,都成了有情之物,對比強烈。說“近水遙山”對“清風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對工整,即“遙山”對“近水”,“明月”對“清風”十分工整,而且“近水”與“遙山”是反對,更有情趣。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又說“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言對者,雙比空辭者也。事對者,並舉人驗者也。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文心雕龍》卷七麗辭第三十五)。“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說:雖義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歸。這是對仗的精義。春聯“十年宦比梅花冷 / 壹夜春隨爆竹來”(《名聯談趣》289條),上聯的冷淡,反襯出下聯的熱鬧,也是“反對為優”的好例子。

2. 2。4 句中自對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這是西湖花神廟舊聯(《楹聯叢話》卷六),由四言六言兩句合成。紅對翠,燕對鶯,雨對風,朝對暮,都是句中疊字自對,而且全聯用疊字。由此可見,只要句中自對都是工對,全聯壹定是工對。

必須重申,本文所說的“句”,不是現代語法中的“句子”(sentence),而是古文中“句讀”或詩詞中“句式”的“句”(pause)。此聯在語法結構上是壹句,在聲律結構上是兩句(四言與六言組合)。五言聯或七言聯只有句中自對。兩句或兩句以上,不僅有句中自對,而且有句間自對,或稱同邊自對。

2. 2。5同邊自對

下筆千言正桂子香時槐花黃後

出門壹笑看西湖月滿東浙潮來

這是阮元題杭州府貢院聯,由三個四言句加壹領字(正 / 看)組成。貢院是考舉人的場所。上聯講考試的季節很美,考試時文思潮湧,下筆千言,個個都有中舉的希望。“桂”和“槐”隱含“折桂”和“槐廳”之意,即讀書,應試,做官。下聯講考試的地方很美,考完後不管成績如何,應該放松壹下,去西湖賞月,錢塘觀潮。用詩壹般的語言給考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實在高明。此聯“桂子香時,槐花黃後”和“西湖月滿,東浙潮來”分別都是同邊自對,有極大的藝術魅力。

從短聯的句中自對,發展到長聯的同邊自對 ,是對聯發展的重要標誌。同邊自對是長聯的基本形式,陸偉廉先生對同邊自對理論有卓越的貢獻,他說“對仗是對聯的靈魂、精髓,無對仗即沒有對聯,不懂對仗就無法撰寫、欣賞、評論和研究對聯”,又說“如把兩邊相對比為對聯藝術的皇冠,同邊自對則可比為皇冠上之鉆石。”(陸偉廉《對聯經》第171-172頁)

2.2.6 相重相對

名滿天下不曾出戶壹步

言滿天下不曾出口壹字

此聯掛在清代錢湘靈室中,為三峰釋碩揆所書。梁章鉅稱:“《柳南隨筆》載:錢湘靈陸燦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適當石梅之下,松陰嵐翠,如眉臨目。先生兀坐其中,擁書萬卷,咿唔不輟。過其門者往往駐足覘伺,流連不去,先生咿唔自若也。室中榜壹聯”如上(《楹聯叢話》卷壹)。錢陸燦,常熟人,字湘靈,號圓沙,順治舉人。好藏書,教授常州、金陵間,從遊甚眾。康熙中徐乾學等為耆年會,陸燦年八十四,齒尊名高,會中人皆兄事之。有《調運齋集》。此聯應作於清初,從語氣看,不像自撰。十言聯中重了七字,亦少見。說明順治康熙年間的楹聯仍允許同位相重,現在不會有人再做這種楹聯了。

對聯的基本規律是“重”與“對”,由“相重相對”發展為“自重自對”。

2.2.7 自重自對

佛言不可說不可說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這是明荊州太守袁籜庵(於令)罷官後,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時所寫的門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有“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 論語·衛靈公》有“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此聯用語,出自經典,但已經改寫,故不是集句。妙在莊重中有調侃,不言中有牢騷。上下聯各有三字重復壹次,可以加強語氣 。自重自對遠比相重相對高明,自然成為楹聯的發展方向。

2. 3 文意切題 (Keep to the subject)

楹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別之壹是:楹聯表面上無題,實際上有題。楹聯是張貼、懸掛、書寫、銘刻在實體上的,成為室內環境或名勝古跡的組成部分,因此題目不言而喻。《紅樓夢》第五回講,寶玉倦怠,欲睡中覺。當下秦可卿引壹簇人來至上房內間,寶玉看見有壹副對聯,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 / 人情練達即文章”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裏了。後來大家來至秦氏臥房。剛至房中,便有壹股細細的甜香,寶玉此時便覺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壹副對聯雲:“嫩寒鎖夢因春冷 / 芳氣襲人是酒香”。這兩副對聯烘托出兩種室內環境,兩種個人風格。

對聯文意必須切題,也就是說要切人、切物、切時、切景。梁章鉅在評論對聯時,常常用把切題作為優劣標準之壹。

2.3.1 非孫夫人不可

思親淚落吳江冷

望帝魂歸蜀道難

這是徐文長題孫夫人祠聯(《楹聯叢話》卷六)。據陳壽《三國誌》稱:“先主(劉備)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曹公(曹操)戰於赤壁,大破之。。。。。。琦(劉表長子劉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可見孫權將其妹嫁給劉備是鞏固孫劉聯盟的需要。此聯充分揭示出孫夫人感情上兩難的處境。字面上沒有孫夫人三個字,但字字都表達了孫夫人的感情,非常感人。

2.3.2 只有武則天合適

六宮粉黛無顏色

萬國衣冠拜冕旒

這是武後廟集句聯(《楹聯叢話》卷十二)。上聯用白居易《長恨歌》中“回頭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指武則天開始像楊貴妃壹樣得寵。下聯用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中“九天閶閭開宮殿,萬國衣冠拜面旒 ”, 指武則天後來當了女皇。慈禧太後 “垂簾聽政”還算不了皇帝。所以,這副對聯在中國歷史上只有送給武則天最合適。

2.3.3 虎丘花神廟不同於西湖花神廟

壹百八記鐘聲,喚起萬家春夢

二十四番風信,吹香七裏山塘

這是蘇州虎丘花神廟聯。虎丘山在蘇州西北七裏,寒山寺在蘇州西十裏楓橋。壹百八記鐘聲來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農。故雲吹香七裏山塘。梁章鉅評曰:“卻移作西湖之花神廟聯不得”。

2.3.4 既寫花神又寫月老

廿四風吹開紅萼,悟蜂媒蝶使,總是因緣,香國無邊花有主

壹百年系定赤繩,願濃李夭桃,都成眷屬,情天不老月常圓

這是魏滋伯題西湖花神月老祠聯。上聯寫花神,下聯寫月老。梁章鉅評曰:“麗語柔詞,與題相稱”(《楹聯三話》卷上)。

2. 3。5 彈冠相慶,還是不寒而栗

相逢盡是彈冠客

此去應無搔首人

清朝董邦達在北京理發店中寫了這副對聯,某親王大為贊賞,從此他的書畫聞名京師(《楹聯續話》卷四)。這副對聯好在既隱喻理發,又隱喻當官。梁沈約《郊居賦》有“或辭祿而反耕,或彈冠而來仕”。 彈冠客就是當官者。宋陸遊《秋晚登城北門》有“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 搔首是無可奈何之狀。理了發,當官有望,萬事如意,彈冠相慶。同樣是壹副理發店對聯,卻使當官者不寒而栗:

磨厲以須問天下頭顱有幾

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聯相傳為石達開所作,這家理發店在廣西貴縣,是太平軍起義前的聯絡站。石達開寫這副對聯目的就是要引起豪傑之士的註意(《古今聯話》第32 頁)。

2.3.6 實事求是

煉石補星辰兩月興工當萬歷纘禹之緒

鑿山振河海千年遺跡在三江於湯有光

這是徐文長撰紹興湯紹恩祠聯。紹興濱海,常有水患,明朝湯紹恩任紹興太守時創建應宿閘後解決了水患問題。故後人立祠紀念。此聯並不泛泛地歌功頌德,而是記載了當時的工程情況,可以當地方水利史讀。梁章鉅評曰:“兩用成語,壹切其事,壹切其姓,越人每樂述之。”

上面分三個層次談楹聯作法。平仄是結構層、對仗是文字層,文意是思想層。其實三者是緊密結合在壹起的。我們在分析的時候,先講平仄,再講對仗,最後講文意。撰聯時剛好相反,首先要立意,跟據內容確定形式,選擇相應的最佳結構,然後按照調平仄擬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慮對句。出句和對句的平仄對仗可反復調整,甚至可以推倒重來,重新選擇最佳結構,直到滿意為止。在征聯情況下,除出句已確定不可更改外,其他也壹樣。

參考:

http://bbs.taisha.org/archiver/?tid-13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