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絲楊柳千絲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樓》)、“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清·高鼎《村居》),等等。
許多人在讀到這些詩詞時,可能會以為這些詩句中所提到的“楊柳”是楊樹和柳樹兩種樹的並稱,其實不然,這些詩句中的“楊柳”都是指柳樹,而與現代植物學分類中所說的楊樹沒有任何關系。其證如下:清代張英等奉敕於康熙年間編撰而成的類書《淵鑒類函》中“楊柳”條目下諸多的古詩文例句中“楊柳”詞義均被解為“柳”。而當代《漢語大詞典》中所收錄的以“楊柳”為詞素的三音節詞十余條,其中的“楊柳”的意思亦皆為“柳”,如“楊柳腰”就是“柳腰”的同義詞。關於楊柳的文學意象,要從“柳”字說起。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諧音,經常暗喻離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句表現了柳永對戀人的思念。
2.“柳”多種於檐前屋後,常作故鄉的象征。“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抒發了李白對故鄉的無限牽掛。
3.“柳”絮飄忽不定,常作遣愁的憑借。《青玉案》“若問閑情都幾許,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幾句,形象地詮釋了賀鑄(“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此時憂愁的深刻程度。
情與景結合的角度評價《詩經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