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1
1、水平方向的長條形承重構件。木結構屋架中專指順著前後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長木。
2、通常也指檁。(示例:正梁、二梁)
3、橋。(示例:橋梁、津梁)
4、物體中間隆起成長條的部分。(示例:鼻梁、山梁)
梁2
1、古國名。戰國時魏遷都大梁(今開封)後改稱梁。
2、朝代名,南朝之壹,蕭衍所建。參看南北朝。
3、朝代名,五代之壹,朱溫所建。後世通稱“後梁”。
4、姓。(據《現代漢語詞典》)
◎ 浩 hào
〈形〉
(1) (形聲。從水,告聲。本義:水勢浩大)
(2) 同本義 [onrushing]
浩,澆也。從水,告聲。虞書曰:“洪水浩浩。——《說文》。按,澆者,許以聲訓。”
浩,遶也,水大也。——《字林》
浩,浩流也。——《廣雅》
浩浩沅湘。——《楚辭·懷沙》
浩浩瀚瀚。——《淮南子·俶真》
曰浩澤。——《淮南子·地形》
(3) 又如:浩波(大波,洪波);浩汗(浩浩,浩然,浩瀚。水盛大的樣子);浩洋(水流廣闊洪大的樣子)
(4) 廣遠;盛大 [vast;grand]
浩浩,滔天。——《書·堯典》。傳:“盛大。”
陳竽瑟兮浩倡。——《楚辭·東皇太壹》。註:“大也。”
(5) 又如:浩壤(廣闊的土地);浩渺(廣闊無邊);浩然(盛大純壹的樣子;不可堵塞的樣子;浩然之氣的省稱);浩煩(浩大繁多);浩滂(盛大)
(6) 豐富,眾多 [numerous]
喪祭有余曰浩。——《禮記·王制》。註:“猶饒也。”
(7) 又如:浩博(廣大眾多);浩漫(眾多的樣子;廣闊的樣子);浩穰(盛大眾多的樣子);浩侈(繁多)
(8) 遠;無邊無際 [faraway;boundless;limitless]
心飛揚兮浩蕩。——《楚辭·河伯》。註:“誌放貌也。”
(9) 又如:浩乎無際(廣大無際);浩浩漫漫(大霧無邊無際)
(10) 通“傲”。傲慢 [arrogant]
浩倨者則不親。——《孔子家語·三怨》
(11) 又如:浩居(浩裾,浩倨。傲倨,怠慢不恭貌)
miǎn
名
(形聲。從月(mào),免聲。“月是蠻夷及小兒的頭衣”,“免”是“冕”的本字。本義: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禮帽)
同本義〖crown〗
冕,大夫以上冠也。——《說文》
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荀子·富國》
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莊子·胠篋》
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淮南子·主術訓》
服冕乘軒。——《左傳·哀公十五年》
又如:冠冕(古代帝王、官員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為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冕版(冕頂之板);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與服飾);冕冠(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之禮帽)
喻指像冕的事物〖hat-likething〗。如:日冕
冕旒
miǎnliú
〖king'scrownwithtassels〗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後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稱
冕(corona):恒星大氣的最外層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舉行祭祀等大典時所戴的大禮冠。外黑色,裏朱色。冕頂有長方板,稱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傾。延之前端綴有數串小圓玉,謂之旒。冕加在發髻上,要橫插壹長笄(簪),以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壹小絲帶,謂之纮;又各用壹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壹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飾玉,謂之珎。因兩珎正當左右兩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纊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壹說前後各有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歷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專稱皇帝的禮冠。《淮南子.主術訓》:“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誘註:“冕,王者冠也。”唐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