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饕餮大餐是什麽意思?

饕餮大餐是什麽意思?

饕餮大餐是什麽意思

饕餮

註音:tāo tiè

簡單解釋

(1) [a mythical ferocious animal]∶傳說中的壹種貪殘的猛獸,常見於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

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呂氏春秋·先識》

(2) [voracious eater;glutton;gourmand]∶貪吃者或性情貪婪的人

釋義

1.傳說中的壹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鐘鼎彜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

2.比喻貪得無厭者,貪殘者。

3.特指貪食者。

4.比喻貪婪;貪殘。

5.貪婪地吞食。

6.相傳為堯舜時的四兇之壹。

7.復姓。南朝梁世祖賜武陵王紀姓饕餮氏。見《梁書.武陵王紀傳》。

8.傳說龍生九子,其中壹個便是饕餮(排行第五)。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壹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壹個大頭和壹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麽吃什麽,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史料記載

《辭海》中記載: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彜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

《辭海》在解釋饕字說:饕即“貪,《漢書·禮樂誌》:‘貪饕險’顏師古註:‘貪甚曰饕。’特指貪食。”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宋羅泌《路史·蚩尤傳》註雲:“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彜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姜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麅(號鳥)”,郭璞註以為即《左傳》之饕餮。

《神魔誌異*異獸篇》:神州極南有惡獸,四目黑皮,長頸四足,性兇悍,極貪吃。行進迅疾若風,為禍壹方。

《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鸮,是食人。

《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上面幾段話裏有三個問題需要註意

壹是饕餮是壹種“惡獸”,而不是魚蛇蟒鱷,不屬於魚類或爬行類。 《辭海》中還有附有商周鼎上的饕餮紋。妳只要看壹看就可以認出那個兇惡的猛獸像誰,非常像狼的正面像,也是圓眼吊睛,兇狠無比。

二是饕餮甚貪食。 這個特征鮮明地指出了狼的特性。“極貪食”是草原狼的最突出的特性之壹,咱倆養過狼,太知道狼的這個天性了,咱倆可以舉出無數個狼貪食的例子。天下再沒有比狼更貪食的動物了。不信可以讓人去問老牧民,天下最“貪食的惡獸”是誰?回答肯定是狼。人所***知,“貪”就是狼性的代名詞。董仲舒說秦“以貪狼為俗”,也把貪與狼相並列。中國人形容貪食總是用“狼吞虎咽......

饕餮大餐是什麽意思

查漢語詞典,饕餮的解釋是這樣的:饕餮:taotie。1、傳說中的壹種貪殘的猛獸,常見於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2、貪吃者或性情貪婪的人。3、貪吃之人。

字典上的解釋貶義多,和我們現在的用法有著很大的差異。現在自封老饕的人不少,多是壹種表面上的自嘲實際上的得意,或許還可以是沾沾自喜、生活優裕的心理超越。雖然號稱老饕之人,多是能吃、會吃、敢吃、吃的起的成功、半成功人士,用“饕”自封,無非是調侃壹下,強調自己在吃的方面的優越而舍棄貪婪的。這也是目前的老饕們能夠得到人們尊敬的根本原因。如果說能吃而且貪婪,尊敬也就會轉化成仇恨了。夏桀、商紂就是這類人物的代表。

究其本源,饕餮不是壹種猛獸,而是壹個人,是壹個崇尚奢侈、貪吃貪財、沒有同情心的家夥。《左傳-文公十八年》裏有這樣壹個故事:“縉雲氏(黃帝時的夏官)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由此我們知道,饕餮是黃帝時夏官縉雲氏的兒子,是個典型的貪吃 *** 之徒。

周朝的時候,把饕餮的形象鑄到盛食物的鼎上,是要告誡人們不要像饕餮壹樣的貪吃,後來慢慢的轉化為鼎的壹種必要的裝飾,其原始的意義逐漸被人們遺忘,饕餮作為貪吃和能吃的象征流傳在人們的口頭和書面上。要節制飲食,不要放縱的原意已經很少有人提起了。

上古的統治者鑄饕餮,號召節儉,勸貪婪,不僅僅是壹種政治的需要,而且和當時的物質生產水平的低下,物品供應嚴重不足有著很大的關系。貪吃不僅僅會傷害身體,還和國家的興旺有著密切的關系。上古的人們剛剛從平均主義社會轉向私有制社會,平均的思想還有很大的影響,加上物質生產的匱乏,統治者占有了大量的食物,就會引起大多數人的不滿,增加社會的不公平感,如果在飲食上節儉,就會得到人們的擁戴。大禹是那個時代的正面典範,而夏桀、商紂則是反面的典型。夏桀、商紂的貪婪、豪奢,引起了民眾的憤怒和仇恨,導致了國家的滅亡。史書上關於這方面的記載很多。

從民眾對夏桀、商紂貪吃好飲行為的仇恨中,可以知道民眾對饑餓充滿了恐懼,他們想不出還有什麽比“多吃”、“多喝”還要嚴重的罪惡,於是對放縱飲食的聲討就成為全社會最普遍的呼聲。周人鑄饕餮於鼎傳於子孫,就是吸取商紂的教訓,告誡後代以免重蹈前轍。這在幾千年以自然經濟為主的中國封建社會中成為主導的政治思想之壹。

但是,人們對美味、美食的追求不是鼎上的文飾、統治者的宣傳就可以限制的。如果真是按照統治階級的要求去做,中國的飲食文化也不會發展到今天的樣子了。華服、美食是誰都希望得到的。有句笑話說“腐敗的內容:金錢、美色、美食,都是人們內心的渴望”。想想還真是這樣。這也是飲食文化能夠發展的根本原因,更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因之壹了。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社會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中國幾十年的發展也對此做了說明。這大概就是老饕在今天仍然大量出現的原因吧。

今天的饕餮定義我看應該是這樣的:能吃、會吃、敢吃、懂吃而不貪吃。不知各位以為然否?

饕餮大餐怎麽讀

1、饕餮大餐的讀音:tāo tiè dà cān。

2、饕餮大餐的意思:形容“豐富的,豐盛的,大量的”等意思。也可直接用於形容極其豐盛的食物,可直接當作名詞使用。

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

3、饕餮大餐的出處:

《呂氏春秋·先識》篇內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

盡享饕餮大餐什麽意思

就是敞開肚皮盡量大吃的意思,也可用於指美味而豐盛的食物。饕餮大餐的解釋可參考baike.baidu/...kFaj0_

饕餮大餐啥意思?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另有民間傳說,這種怪獸貪吃無厭,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後,最後竟然吃了自己的身體,到最後吃得只剩壹個頭部,所以落下個“有首無身”的名聲。

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鸮,是食人。

說的就是饕餮 ,後世喻貪婪之人為“饕餮”。

所以妳父親的意思可能是妳吃的太急,註意下就好了。

饕餮大餐什麽意

饕餮大餐 [tāo tiè dà cān]

解釋指壹頓非常豐富的大餐,除了形容吃飯,還可以用來形容特別美好的享受,比如遇到特別好看的風景,可以說是遇到視覺的饕餮盛宴等。饕餮是壹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壹個大頭和壹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麽吃什麽,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征。

饕餮

解釋:傳說龍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是上古壹種兇猛且殘忍的魔獸,喜食人,食量大。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但在今天饕餮大餐多用來形容“豐富的,豐盛的,大量的”等意思。也可直接用於形容極其豐盛的食物,可直接當作名詞使用。本為貶義詞,現常作廣告用語,指集體推出豐富多彩的商品、產品、作品、信息,以供消費者選購、享用或欣賞。內容不限飲食。

《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壹。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鸮,是食人”。據晉代郭璞註解,此處“麅鸮”即饕餮。《神異經·西荒經》也有類似記載:“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述異經》說,饕餮指的是西南的三苗人,近人陳夢家則進壹步說,饕餮就是蚩尤,而劉持平先生的《青銅器饕餮紋質疑》則認為是神農氏。後民間盛有龍生九子之傳說,明代的陸容和楊慎將饕餮列為龍九子之壹,這已是壹種附會了。陸容的《菽園雜記》中所記饕餮“性好水,故立橋所”,而楊慎的《升庵集》則記之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由於饕餮極為貪吃,後世便將貪婪之人稱為"饕餮之徒"。《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季孫行文派人給魯文公講壹個故事:“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杜預註《左傳》說,貪財為饕,貪食為餮。北宋的蘇軾壹生於美食始終興致盎然,自稱“老饕”,這裏的饕餮當然只取追逐美食之意,別有壹番風雅。《紅樓夢》中,賈寶玉與釵、黛等美女壹起作《詠蟹詩》時,詩句中亦有“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雲雲。

饕餮大餐 成語詳解

饕餮大餐 是詞語,不是成語~~~

tāo tiè dà cān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穿:傳說龍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是上古壹種兇猛且殘忍的魔獸,喜食人,食量大。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但在現在饕餮大餐多用來形容“豐富的,豐盛的,大量的”等意思。

“饕餮大餐”的“饕餮”是什麽意思?

饕餮(拼音:Tāotiè),傳說中的壹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壹。“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饕餮是壹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壹個大頭和壹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麽吃什麽,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