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易經如何解釋,請教各位?

易經如何解釋,請教各位?

這是《易經·系詞上》中的壹句,只翻譯這壹句恐有斷章取義之嫌,現將全段落翻譯如下:

原文極⑴天下之賾⑵者存⑶乎卦,鼓⑷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⑸而裁⑹之存乎變⑺;推⑻而行⑼之⑽存乎通⑾;神⑿而明⒀之存乎其人⒁;默⒂而成⒃之,不言⒄而信⒅存乎德⒆行⒇。

譯文深入鉆研天下實際情況的人關註六十四卦;宣傳天下人活動的人關註卦中文辭;習俗被當做典型寫作到易經之中是關註這些習俗都是合情合理的;實行並且傳布這些典型是關註其可以實際施行;知識淵博的人尊崇這些典型是關註其中的人情事理;暗暗地就幫助人達到效仿典型的目的,不用號召就能使人信從這是被關註的人類***同遵循的道德規範連續貫穿於易經的始終。

註釋:⑴“極”深探,窮究(深入鉆研)。漢王充?《論衡·問孔》:“聖人之言,不能盡解,說道陳義,不能輒形。不能輒形,宜問以發之;不能盡解,宜難以極之。”

⑵“賾”古與“嘖”通。實情,實際(客觀存在的事物。)。《康熙字典》《釋文》賾,京氏作嘖。○按徐鉉說文敘辨俗書譌謬,不合六書之體者,以賾為假借之字,當通用嘖。(嘖:《古代漢語詞典》實情,實際。《荀子·君道》:“鬥斛敦槩者,所以為嘖也。”)

⑶“存”留意;關註(關心重視)。《後漢書·桓帝紀》:“其輿服制度有逾侈長飾者,皆宜損省。郡縣務存儉約,申明舊令,如永平故事。

⑷“鼓”鼓吹(宣傳),擡高。孫棨《北裏誌·天水仙哥》:“時賢雅尚之,因鼓其聲價耳。”

⑸“化”習俗;風氣。《史記·秦始皇本紀》:“黔首改化,遠邇同度。”

⑹“裁”寫作。杜甫《江亭》詩:“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⑺“變”《漢語大詞典》?通“辯”。正當。(合情合理。)。《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大夫死宗廟謂之變。”

⑻“推”實行,推行。《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⑼“行”傳布。《後漢書·樊凖傳》:“時羌復屢入郡界,凖輒將兵討逐,修理塢壁,威名大行。”

⑽“之”代詞。指代事物。《列子·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⑾“通”施行;實行(實際施行)。《禮記·郊特牲》:“四方年不順成,八蠟不通,以謹民財也。” 孫希旦集解:“通猶行也。”

⑿“神”指知識淵博或技能超群的人。王嘉《拾遺記·後漢》:“京師謂康成為‘經神’。”

⒀“明”尊崇,尊敬。《禮記·禮運》: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

⒁“人”指人情事理。《荀子·解蔽》:“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

⒂“默”暗暗;私下。《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⒃“成”幫助人達到目的。《論語·顏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⒄“言”號召。《後漢書·何進傳》:“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言。”

⒅“信”信從,相信。?《尚書·湯誓》:“爾尚輔予壹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⒆“德”人類***同遵循的規範。《論語·述而》:“德之不修,學之不講。”

⒇“行”連續貫穿。班固《漢書·谷永傳》:以次貫行,固執無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