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好象有兩個劉墉啊 壹個宰相 壹個畫家

好象有兩個劉墉啊 壹個宰相 壹個畫家

劉墉

1.清朝書畫家、政治家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諸城縣逄戈莊(今屬高密市)人。

壹生廉潔奉公,處處從人民利益著想,深受百姓愛戴,沒貪過國家壹分銀兩,壹件器物。修壩建橋時,自己帶領百姓及工作人員努力奮幹在第壹線。衣著簡陋,粗糧雜飯。他最愛的食物是煎餅卷大蔥,可以看出為官的他生活是相當艱苦。

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的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

劉墉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進士,壹年後散館,授編修,進入仕途,再遷侍講。乾隆二十年(1755)十月,其父劉統勛(時任陜甘總督)因辦理軍務失宜下獄,劉墉受株連而遭逮治,旋得寬釋,降為編修。次年六月,充廣西鄉試正考官。十月,提為安徽學政。任職期間,針對當時貢生、監生管理的混亂狀況,上疏“請州縣約束貢監,責令察優劣”,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補救辦法,“部議準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月,調任江蘇學政。在任期間,他又上疏:“生監中滋事妄為者,府州縣官多所瞻顧,不加創艾。(行政官員)既畏刁民,又畏生監,兼畏胥役,以致遇事遲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後,應責革者,並不責革,實屬阘茸怠玩,訟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這壹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時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賞識,稱贊其“知政體”,並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命他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升任冀寧道臺。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間,失察所屬陽曲縣令段成功貪侵國庫銀兩,坐罪革職,判死刑。乾隆帝因愛其才,特加恩詔免,發軍臺(清代西北兩路傳達軍報及官文書的機構,即郵驛)效力贖罪。次年赦回,命在修書處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江寧府知府,有清名。第二年,遷江西鹽驛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擢陜西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劉統勛病故,回家服喪。

乾隆四十壹年(1776)三月,劉墉服喪期滿還京,清廷念劉統勛多年功績,且察劉墉器識可用,詔授內閣學士,人直南書房。十月,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並派辦《西域圖誌》及《日下舊聞考》,任總裁。次年七月,充江南鄉試正考官,不久,復任江蘇學政。在任期間,曾劾舉秦州舉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懲辦。是年底(乾隆四十三年),劉墉以劾舉徐述菱著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學政績顯著,遷戶部右侍郎,後又調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授湖南巡撫。時值湖南多處受災,哀鴻遍野,無災州縣也盜案叠起,貪官汙吏猖獗,百姓怨聲載道。劉墉到任後,壹面查明情由,據實彈劾貪官汙吏,建議嚴辦;壹面稽查庫存,修築城郭,建倉儲谷,賑濟災民,井準許民間開采硝石。僅壹年余,庫銀充實,民糧豐足,劉墉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乾隆四十六年(1781),遷劉墉為都察院左都禦史。次年三月,仍入直南書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館總裁。此時,禦史錢灃彈劾山東巡撫國泰結黨營私等。劉墉奉旨偕同和珅審理山東巡撫舞弊案。劉墉至山東,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訪,查明山東連續三年受災,而國泰邀功請賞,以荒報豐。征稅時,對無力繳納者,壹律拿辦;並殘殺進省為民請命的進士、舉人9人。及至濟南,經審問,查清國泰已知貪贓案發,遂湊集銀兩妄圖掩飾罪行。劉墉如實報奏朝廷,奉旨開倉賑濟百姓,捉拿國泰回京。此時皇妃已為國泰說情,有的禦史也從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護國泰。劉墉遂以民間查訪所獲證據,歷數國泰罪行,據理力爭,終使國泰伏法。在處理國泰壹案上,劉墉不畏權要,剛正無私,足智多謀,與錢灃壹起挫敗了皇妃及和珅等人的阻撓而成功地執行了大清律法,為民除了害。後來,民間曾據此事寫成通俗小說《劉公案》,對這位“包公式”的劉大人大加頌揚。

國泰案結,劉墉被命署吏部尚書,兼管國子監事務。不久授工部尚書,仍兼署吏部,並充任上書房總師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命署直隸總督。八月,又調吏部尚書,不久,充順天鄉試正考。是年底,充經筵講官。次年五月,復兼理國子監事務。六月,授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壹年(1786),充玉牒館(修帝王族譜之處)副總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四月,以上書房阿哥師傅們久不到書房,劉墉身為總師傅而不予糾正,被降職為侍郎。不久,授內閣學士,提督順天學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遷都察院左禦史,旋擢禮部尚書,並再次兼管國子監事務。五月,又署吏部尚書。嘉慶二年(1797)四月,授劉墉為體仁閣大學士。五月,奉旨偕同尚書慶桂到山東辦案,並察看黃河決口的情況。察看黃河之後,他上疏請求於秋後在決口處“堵築”,下遊“寬浚”。朝廷采納了他的意見。嘉慶四年(1799)三月,加太子少保。後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壹案。劉墉不畏權勢,很快查明和坤及其黨羽橫征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20條,奏朝廷。皇上處死了和珅,沒收了他的家產。

嘉慶四年底,劉墉上疏陳述漕政,對漕運中的漏洞體察至深,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嘉慶皇帝看後,深以為然。嘉慶六年(1801),劉墉充任會典館正總裁。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書家之壹(其余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清徐珂在其《清稗類鈔》中稱贊劉墉道:“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壹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壹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劉墉是壹位善學前賢而又有創造性的書法家,師古而不拘泥。劉墉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劉墉之書,尤善小楷。後人稱贊他的小楷,不僅有鐘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的風致。劉墉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壹時。著有《石庵詩集》刊行於世。

嘉慶七年(1802),皇上駕幸熱河,命劉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時,他八十有余,卻輕健如故,雙眸炯然,寒光懾人。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劉墉卒於官,享年85歲。卒後贈太子太保,謚號文清,入祀賢良祠,諭祭葬。

2.美籍華人作家畫家劉墉:

劉墉,號夢然,1949年生於臺北,號夢然,;祖籍北京,畫家、作家。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研究生、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現任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及專業作家、畫家。著有有聲書《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飛揚》《在靈魂居住的地方》及華文地區最暢銷的勵誌書《螢窗小語》、《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文學經典作品《花癡日記》、《母親的傷痕》、《殺手正傳》、《那條時光流轉的小巷》,處世系列《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妳詐》、《妳不可不知的人性①②》、《把話說到心窩裏》(合訂本)、《不要累死妳的愛》以及《劉墉山水寫生畫法(中英文版)》、《白雲堂畫論畫法(中英文版)》等文學、藝術作品七十余種。

劉墉自述:壹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19歲進入師大美術系,23歲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當代名家畫展。25歲參加全國美展,29歲由新聞局及歷史博物館聯合推薦赴美講學。31歲成為紐約聖若望大學的專任駐校藝術家。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

創作的原則是: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現主持水雲齋。有壹顆很熱的心,壹對很冷的眼,壹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壹種很自由的心情。

據臺灣最大連鎖書店“金石堂”統計,劉墉為十六年來臺灣暢銷書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中國大陸銷售超過千萬冊。在繪畫方面,劉墉曾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作品有臺灣歷史博物館、美國諾克斯維爾市政府、德國亞東博物館、美國加州工藝博物館等地收藏。在新聞方面,劉墉制作並主持電視新聞節目“實事論壇”曾獲金鐘獎;並被臺灣的綜合電視周刊讀者票選為“最受歡迎的電視記者”。在戲劇方面,劉墉曾主演《紅鼻子》《武陵人》等多個舞臺名劇,並獲得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頒發的金鼎獎。在詩歌方面,劉墉在大學時期即獲中國新詩學會頒發的“優秀青年詩人獎”。在演講方面,劉墉曾在中國大陸、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地舉行近百場巡回演講,並透過義賣有聲書,為慈善團體募得臺幣千萬元。他持續不懈地從事公益活動,在臺灣義賣畫卡、辦青少年免費諮尚中心,在大陸舉行幫助下崗工人子女征文比賽、捐助兩百多個大中學生就學,並捐建希望小學而今已達33所。

劉墉年表:

1949生於臺北。

1958喪父。

1962家中失火,夷為平地。母子二人於廢墟築壹草房以棲身。

1964入臺北成功高中,獲全省學生美展教育廳長獎。

1968入師大美術系。

1971獲中國新詩學會頒“優秀青年詩人獎”。

與師大同學畢薇薇結婚。

主演“紅鼻子”(又名快樂的人)舞臺劇獲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頒“金鼎獎”。

1972獲師大美術系師生展國畫第壹名教育部長獎。

“聽蜀僧浚彈琴圖”由國立歷史博物館選送第八屆中日美術交換展。(此後均應邀)

主演“武陵人”舞臺劇。

應聘為成功高中美術教師。

育子劉軒。

1973主持中視益智節目“分秒必爭”。

應聘為中視新聞部記者。

出版螢窗小語第壹集。

代表出席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

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第二屆當代名家畫展。(此後數屆均應邀)

1974應邀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此後數屆均應邀)

獲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獎助出版螢窗小語第二集。(此

後每年或隔年出版壹本,至82年***七集)

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中國名家美國巡回。

1975應邀參加中國名家日本巡回展。

舉行首次個展。(此後在國內個展三次。國外至89年***30余次)

1976制作中視“時事論壇”節目。獲金鐘獎。

“螢窗小語”由國防部選印為國軍官兵優良讀物。獲國防部榮譽紀念獎。

與周澄、林千乘、李義弘、塗燦琳合組西窗雅集畫會。

1977出版詩畫散文集“螢窗隨筆”。

獲綜合電視周刊選為“最受歡迎電視記者”,旋即辭去中視記者工作。

1978赴美。

應聘為維州丹維爾美術館藝術家,並於全美各地展出。

應聘為中視駐美代表。

1979入紐約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

出版譯作“死後的世界”。

1980出版與西冷教授合著之“牡丹芍藥畫譜”。

應聘為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教授。

1982離臺4年後首次返國。

出版“春之煩”。

出版詩畫、散文、小說集“真正的寧靜”。

1983出版“花卉寫生畫法”。(中英文版)

1984出版“山水寫生畫法”。(中英文版)

幽默散文集“小生大蓋”由皇冠雜誌社出版。

1985出版“翎毛花卉寫生畫法”。(中英方版)

入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班。

1986出版“點壹盞心燈”散文集。

出版“唐詩句典”。

出版小說散文集“姜花”。

應聘為全美水墨畫協會年展主審。

1987出版“白雲堂畫論畫法”。(中英文版)

1988出版“林玉山畫論畫法”。(中英文版)

1989出版小說散文集“四情”。

出版散文集“超越自己”。

育女劉倚帆。

出版“劉墉畫集”。

1990再赴大陸黃山寫生。移居紐約長島。

應廣電基金邀請返臺,為制作“中國文明的精神專輯”進行評估。

應有熊氏藝術中心邀請舉行“黃山歸來”個展。

1991向聖若望大學請假三年。

應財團法人廣播電視發展基金邀請返臺,“中國文明的精神專輯”腳本編撰工作。

成立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攜子劉軒赴中國大陸考察研究。

1992畫作入藏紐約保華文化中心。三赴大陸考察研究。

“中國文明的精神”編撰工作完成。

1993應邀參加中正紀念堂中正畫廊開幕“當代名家國畫油畫大展”。

攜子劉軒參加“永不遺忘的心情”活動,為臺南瑞復益智中心募款。

當選中國美術協會理事。

簡體字版《螢窗小語》壹二三集。《點壹盞心燈》、《四情》。

《愛就註定了壹生的漂泊》由北京友誼出版社出版。赴英法瑞德比寫生。

1994辭聖若望大學教職。

義賣與劉軒合作完成之《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有

聲書,為臺南德蘭啟智中心募款。

與劉軒展開“從無聲的愛到有聲的愛”募款活動。

獲臺南市長施治明頒“臺南市鑰”。

赴挪威寫生。

成立水雲齋青少年免費諮商中心

簡體字版《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及

《螢窗小語)四、五、六、七集由廣西漓江出版社出版。

1995應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邀請,前往吉隆坡、新

山、雙溪大年為僑社義講。

應邀(兔審查)參加全國美展。

簡體字版《人生的真相》、《冷眼看人生》、《沖破人生的

冰河》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應統壹企業邀請舉行全省巡回演講。

將《在生命中追尋的愛》版稅及演講收入72萬元及畫卡24萬張捐贈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並舉行為殘障人義賣募款活動。

赴意大利寫生。

義賣有聲書《這個叛逆的年代》(馬來西亞董總出版。

收入作為董總推展僑教之用。)

應馬來西亞南洋商報邀請開辟專欄。

1996當選金石堂“年度風雲人物”。《迎向開闊的人生》獲選

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

義賣有聲書《在生命中追尋的愛》(伊甸社會福利基金

出版。收入作為伊甸照顧殘障人之用。)

授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我不是教妳詐》、

《迎向開闊的人生》、《把握我們有限的今生》、《在生命中追尋的愛)。

應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邀請,前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學校義講。

應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總會邀請,前往巴生、檳城等地作募款義講。

應新加坡世界書展邀請,前往新加坡演講。

將《我不是教妳詐②》版稅50萬元及繪畫原作等捐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

並舉行為殘障娃娃家庭社區服務專案募款活動。

擔任花旗銀行“電話送愛心”為殘障小朋友募款活動代言人。

獲內政部頒發“特別誌願服務獎章”。

經金石堂統計為十年來臺灣最暢銷作家。

1997應中國大陸全國性刊物《中學生月刊》邀請撰寫專欄。

稿費捐贈希望工程。

《殺手正傳》(摘錄)於中國時報連載。

應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邀請,前往沈陽、長春、北京演講及簽名。

並決定將漢大出版諸書之今後全部版稅捐贈希望工程。

為盲人制作《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附點字有聲書,交愛盲文教

基金會贈與有人。

《我不是教妳詐①②》由國防部印供官兵閱讀。

為馬來西亞華校董事會在全馬作五場巡回募款演講。

義賣畫卡為美國“美華防癌協會”募款。

錄制《在靈魂居住的地方》附點字有聲書,交愛盲贈與盲人。

劉墉的著作

文藝理論:

《中國繪畫的符號》(《幼獅文藝》?1972)

《詩朗誦團體的建立與演出》(聯合報1981)

《花卉寫生法TheMannerofChineseFlowerPainting(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3)

《山水寫生法TheThousandMountains(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4)

《翎毛花卉寫生書TheMannerofChineseBirdandFlowerpainting(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5)

《唐詩句典(暨分析)》(紐約水雲齋?1986)

《白雲堂畫論書法InsideTheWhiteCloudstudio(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7)(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獎助)

《林玉山畫論書法TheRealSpiritofNature(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8)(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獎助)

《中國繪畫的省思》(專欄系列)(中國時報?1990)

《藝林瑰寶(專欄系列)》(《財富人生雜誌》?1990)

《內在的真實與感動》(聯合報?1991)

《中國文明的精神(三十集二十七萬字)》(廣電基金?1992)

《屬於這個大時代的麗水精舍》(太平洋文化基金專刊(1995)

畫冊及錄影:

《歐洲藝術巡禮》(中國電視公司播出?1977)

《芍藥畫譜》(水雲齋?1980)

《ThReaITranquility(英文版錄影帶)》(紐約聖若望大學?1981)

《春之頒(印刷冊頁)》(紐約水雲齋?1982)

《真正的寧靜(印刷冊頁)》(紐約水雲齋?1982)

《TheMannerofChineseFlowerPainting(英文版錄影帶)》(紐約海外電視25臺播出?1987)

《劉墉畫集(中英文版)》(紐約臺北水雲齋?1989)

《劉墉畫卡(全套三十四張))(水雲齋?1993?1994?1995?1996?1997)

有聲書:

《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劉墉?劉軒演講專輯)》(臺甫德蘭啟智中心?只供義賣?1994)

《這個叛逆的年代(劉墉演講專輯)》(馬來西亞華僑董事會聯合總會?只供義賣?1995)

《在生命中追尋的愛(劉墉演講專輯)》伊甸社會福利基金?只供義賣?1996)

譯作:

《死後的世界(瑞蒙模第原著)》(水雲齋?1979)

《顫抖的大地(劉軒原著)》(水雲齋?1992)

詩、散文、小說:

《螢窗小語(第壹集)》(水雲齋?1973)

《螢窗小語(第二集)》(水雲齋?1974)

《螢窗小語(第三集)》(水雲齋?1975)

《螢窗小語(第四集)》(水雲齋?1976)

《螢窗隨筆(詩畫散文集)》(水雲齋?1977)

《螢窗小語(第五集)》(水雲齋?1978)

《螢窗小語(第六集)》(水雲齋?1979)

《螢窗小語(第七集)》《真正的寧靜(詩畫散文小說集)》(水雲齋?1982)

《小生大蓋(幽默文集)》(皇冠?1984)

《點壹盞心燈》《姜花》(水雲齋?1986)

《超越自己》《四情》(水雲齋?1989)

《創造自己》《紐約客談》(水雲齋?1990)

《肯定自己》〈愛就註定了壹生的漂泊》(水雲齋?1991)

《人生的真相》《生死愛恨壹念間》(水雲齋?1992)

《冷眼看人生》《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改寫?改寫?劉軒原著)》《離合悲歡總是緣》(水雲齋?1993)

《沖破人生的冰河》《作個飛翔的美夢》《把握我們有限的今生》(水雲齋?1994)

《我不是教妳詐》《迎向開闊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尋的愛》(水雲齋?1995)

《生生世世未了緣》《抓住心靈的震顫》《我不是教妳詐②》(水雲齋?1996)

《尋找壹個有苦難的天堂》《殺手正傳》《在靈魂居住的地方》(水雲齋?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