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壹個人在短暫而漫長的壹生中,壹定要具備兩種能力,就是給予和拒絕的能力,人生才會充滿意義。否則,就會生活在痛苦和糾結中。所以培養孩子的這兩種能力非常重要。
曾有壹人問佛:如何長遠? 佛說:要學會給予別人。那人問:我很窮,如何給予? 佛說:即使沒有錢,同樣可以給予七樣東西: 1顏施,即微笑處事。 2言施,多說鼓勵和安慰的話。 3心施,心態平和對人誠懇。 4眼施,用善意的眼光給予別人。 5身施,以細小的行動幫助別人。 6座施,即有謙讓之心。
在詞典中,給予是幫助;給予是同情;給予是親切的關懷。
現在的孩子只知索取、不知給予的特別多,因為獨生子女較多,壹個孩子從小被幾個大人圍著轉,從小到大都是有求必應。根本就不懂得給予別人,只知道心安理得的接受別人的給予。
02
孩子在家養成了只知接受的習慣,但是總有壹天要進入社會,成為社會人。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就容易產生人際關系危機,不知該如何處理,因為別人不可能像家人那樣,無私的給予他所需的壹切。這樣的孩子就會整天生活在倍感委屈與沮喪中。
前段時間,壹個十七歲的女孩被家人帶到了我的面前,女孩很漂亮,成績不太好,父母讓她學了美術,走藝術生之路。因為從小沒有離開過家,學美術還要去外地,女孩本來對出門就有些抵觸,父母和老師做了很多工作,女孩才走出了家門。
只在外面呆了壹周,死活不願意再去了,父母已經交了高額的學費,不去學也不退,只好再去做女兒的工作。女孩壹開始抱怨別人都對她不好,根本無法在哪兒呆下去。看到父母可憐的樣子,無奈之下又去學習,如此反復了幾次,女孩抑郁了。老是感覺周圍的人對自己都有敵意,不願意幫助自己,覺得生活學習對自己都毫無意義,不願出門,不願見人,壹天到晚壹個人呆在房間裏。
其實女孩對外界深深的失望來自於從小被家人保護的太好了,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老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寵愛她、包容她、給予她想要的壹切。殊不知外面的世界跟她想的反差太大,令她壹時無法接受也無法適應。
其實給予是壹種快樂,壹種幸福。俗話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別人,在他人得到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感到開心和快樂,感到幸福和自豪。只可惜好多的孩子,在錯誤的家庭教育下喪失了給予的能力,活在狹隘的自私裏不能自拔。
讓孩子學會給予,懂得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對於陌生人的饋贈更是千萬不能接受。熟悉人的饋贈也要先婉言謝絕,實在盛情難卻收下饋贈時,除了讓孩子真誠地說“謝謝”,還要讓他在恰當的時候報之以李。而不是心安理得的接受過就完事了。
03
生活中,有許多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去拒絕別人,凡事有度學會有效地拒絕別人,友好地與他人相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壹種經歷。如果孩子能夠在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勇敢地拒絕他人,做父母的就可以不用那麽替孩子操心了。
拒絕是壹個漢語詞匯,有兩種解釋:
壹、隔斷;遏絕。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故擊搏豪強,拒絕宦寺,悉無所畏。"明 李贄 《漁父》:"觀其鼓枻之歌,逈然清商,絕不同調,末即顯拒絕之跡,遂去不復與言,可以見矣。"現代葉聖陶 《線下·孤獨》:"憤慨的火焰雖經拒絕,還不免時常要偷偷地冒起來。"
二、不接受,不答應。《東觀漢記·郊祀誌》:"群臣奏言,登封告成,為民報德,百王所同,陛下輒拒絕不許。"宋 範仲淹 《奏陜西河北攻守等策》:"若拒絕其意,則 元昊 今秋必復大舉。"清 李漁 《意中緣·誑姻》:"前日有人替他作伐,妳就該應許了,為甚麽又拒絕他!"《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朝夕商議,斥逐忠良,拒絕直諫。"老舍 《駱駝祥子》十二:" 祥子 本來不吸煙,這次好似不能拒絕。"
由此可以看出,拒絕從古至今由來已久,但還是有好多人因為不懂拒絕,不會拒絕,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 04
拒絕別人,對每個人來說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什麽不好意思。
大多數父母也都明白這個道理,每個孩子都要走向社會,要在人類的群體中生活。學會給予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支持和尊重。學會拒絕,而不是輕易向人承諾自己無法履行的職責,才不會給自己埋下更大的困擾和困難的伏筆,這就需要孩子學會拒絕別人。
對於許多內向不好意思的孩子來說,拒絕別人實在不是壹件容易的事。因為他們在拒絕對方時,常會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據實言明,致使對方摸不清自己的意思,從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也給自己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記得女兒讀小學的時候,每到周六日,她的同班同學琪琪總會去家裏找她,讓她和她壹起出去玩。只要琪琪來找她,女兒就會放下有時是沒有寫好的作業,有時是沒有完成的手工,有時是沒有打掃好衛生的房間。白天跟著琪琪出去玩,晚上加班寫作業,幹沒有完成的事。
有次我說她,為什麽不拒絕琪琪,女兒把頭低下很不好意思的對我說,因為是要好的同學,實在是不好意思拒絕她。
後來女兒年歲漸長,我經常拿生活中的小事舉例子,讓她試著擺脫不好意思,學會去委婉的拒絕別人,久而久之她也就養成了勇於拒絕的好習慣,自己定好的計劃極少受到別人的幹擾。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看著女兒開心自信的笑臉,我也很慶幸自己發現了她的這個毛病給予了及時的批評指正。
作為父母的我們自己或者是身邊的同事朋友,也會有這樣的人,不懂不會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或合理或無理的要求,給自己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困擾。
? 05
合理的拒絕別人,雖然會在開始的時候讓對方感覺到不爽,自己也會因此而感到不適。但是從長遠來看,合理的拒絕,不僅會為自己的發展贏得寶貴的時間,同時也會贏得別人的真正尊重。
教會孩子學會拒絕,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鼓勵孩子獨立做事情
孩子只有具備了獨立處理生活中小事情的能力,從日積月累的體驗中積累經驗、增長知識,才能有能力對他人的行為做出接受與拒絕的判斷。
2、讓孩子直接說出拒絕的理由
教導孩子,不願意答應別人的要求時,直接說出拒絕他的理由,以及自己的狀況如何的不允許等。相信這些狀況是對方能認同的,相信他能理解妳的苦衷,並覺得妳拒絕得不無道理,從而接受妳的拒絕。
3、教孩子學會間接拒絕別人
有時直截了當的拒絕,會使人難堪,傷人面子,所以要教會孩子間接的拒絕別人。采用間接出擊的技巧。先進行誘導,當對方進入角色時,然後話鋒壹轉,制造出“意外”的效果,讓對方自動放棄過分的要求。
4、培養孩子社交技巧,讓孩子學會禮貌表達拒絕
和國外不同,中國人生活在“人情社會”,要教會孩子婉轉、禮貌的表達拒絕很重要。如:我很願意幫妳,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我無法答應妳。“我真的很想幫妳,確實時間不允許,因為我還有很多緊急的事沒有做。”這種委婉的拒絕方法,幾乎適用於所有場合。
教會孩子如何委婉、平和、友好地拒絕別人的要求;同時自然地接受他人的拒絕,是父母對孩子獨立性和自主精神培養的重要方面。給予和拒絕是孩子壹生中都必然面對的選擇,每壹個父母都應該以身作則,培養好孩子的原則和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