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壹念”的方式,把萬念給吃掉了,促使萬念熄滅。因為凡是有為法,都是處在有為的階段,與道溝通啊,必須要進入無為裏面。
壹個大活人,他的思想不可能停止。尤其是壹個智商高、思維敏捷的人,他的思想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比常人還要活躍十倍、甚至百倍!也正是因為他思想活躍,他的反應才敏捷迅速。
可是對於靜坐來講,在最初他就吃虧了!他就不容易讓身體靜下來。即便是他的身體很安靜了,可他的頭腦裏面就像開運動會壹樣,非常熱鬧!
因為平時他的頭腦習慣性地考慮問題,現在突然不讓他考慮問題了,就像失去了依靠壹樣,他就要亂沖亂撞!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最初學靜坐的時候,反而妄想更多。如果妳給它壹件事情做,它因為有了事情做,就不會胡思亂想了。所以說與其坐在這裏胡思亂想,不如去做壹件事情。
古時候的祖師爺們領悟到這個道理以後,為了對治我們的散亂心和妄念,開設了八萬四千法門。妳念經也好、持咒語也好、觀想也好。無論妳采用哪種方法,無非就是給它壹件事情做,讓它沒有機會去胡思亂想!
通過壹段時間的這樣訓練以後,突然有壹天壹件事情也不讓它做了,它自然就安靜下來了。這就好比壹個人不會走路,妳給他壹根手杖拿在手裏,他扶持著歪歪扭扭地能夠走路了。他走上壹段時間,自己會走了,妳再把他手裏的拐杖奪掉,也不讓他扶著墻走,他也走習慣了。
采用“壹念”的方式,把萬念給吃掉了,促使萬念熄滅。因為凡是有為法,都是處在有為的階段,與道溝通啊,必須要進入無為裏面 。因為“道”,它是屬於無為的層次。可是無為的層次很高,我們需要壹個梯子,所以就產生了前面壹系列的有為的方法。
喜歡念佛的人說凈土法門最高,喜歡參禪的人說禪是最高最好的,喜歡觀想的人呢,說是觀想的法門最適合我!當妳明白這些道理以後,就會得出壹個結論:不管哪壹個方法,都是為了對治雜念、對治這壹顆散亂的心。
妳不壹定要通過念佛、持咒、觀想,妳可以通過做任何壹件事情,把自己的散亂心給集中起來。尤其是平時愛動腦筋、愛考慮問題的人,妳可以通過考慮壹件事情,來對治妳的散亂心。
壹些政治家、企業家,他們這壹類型的人來修道,會輕而易舉地入道!為什麽呢?因為他們平時就很少處在散亂當中,他們的妄念是很少的。如果他們不能高度集中的話,他們的事業就沒辦法上檔次!
平時不幹事的人,頭腦裏整天亂哄哄的,胡思亂想,壹旦有壹天他來學佛了,還是亂哄哄的,沒有辦法把思想集中起來。因為平時他從來沒有壹心壹意地考慮過事情,也沒有經歷過壹心壹意的事情。
如果說妳把腿壹盤、眼睛壹閉,非常清靜、壹點也不散亂、不昏沈,這個時候妳什麽方法都不需要。妳就這樣保持下去,妳如果保持半個小時以後,不行了,妄念來了、很散亂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方法來對治它了,用方法把這個散亂心吃掉、把妄念吃掉。
這個時候,妳該念佛的就念佛、該持咒的就持咒、該觀想的就觀想。如果妳用功十幾分鐘以後,雜念又沒有了,妳還可以把方法放下,不需要了。因為用功的方法無非就是對治散亂心,妳既然現在不散亂、很集中,那麽方法也就用不上了,暫時放在壹邊了。當散亂心壹出來、壹形成,馬上再把方法拿在手上來用。
禪宗裏面的觀空、參話頭,都是為了對治散亂心,密宗裏面的觀想、結手印、持咒語,也都是這個目的。禪宗裏面的用功方法往往是比較高壹些,偏重於在心態上面下功夫,可是對於壹個剛剛學靜坐的人來講,又不會在心態上面用功。正是因為這樣,過去的老師們設制了壹些有為的方法。
因為有為法就像壹個有形有相的東西壹樣,我們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可以拿在手裏用,所以很多人說這個法好,那個法不好。譬如說現在都流行說密宗好,因為密宗在開始邁步的時候,都是采用有為的方法邁步、入門。
因為妳不會使用無為的方法,妳也就用不上無為的方法。除非妳的層次很高了,才能夠使用無為法。密宗修到最後,要想獲得大的成就,必須歸到禪宗上面來,在禪宗上面成就,才算是最高的成就。
作者: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壹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余年,找到了壹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壹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蕓蕓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系:我與家庭的關系,我與 社會 的關系,我與國家的關系,我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我們普通人都有壹個這樣的心理,就是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喜歡緊抓著不放,越多越好。但是對於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希望他離得遠遠的,越少越好。
但是念頭不等同於物品,想丟就丟。更何況當念頭起來的時候,妳又如何區分出它是不是雜念呢?
如果妳能區分出妳的念頭是雜念的話,此時是不是又多出了另外壹個念頭?對於另外生起的這個念頭,妳又是如何認識的呢?
如果壹個人真的連念頭都沒有了,那麽他跟木頭有什麽區別呢?
所以當所謂的雜念生起的時候。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面對:
壹 接受雜念。
因為當念頭升起的時候,我們除了接受他以外,估計再沒有別的辦法去回避它!
因為只要我們有行為有意識,有感知,就會產生念頭。而這些念頭會因為我們內心的喜好而產生好壞之分。
如果我們對不好的念頭,產生了新的煩惱,那麽,此時在我們心中就會同時生起兩個不好的念頭。煩惱加倍了,這是劃不來的。大腦的負荷自然也會增加。所以接受是最明智的選擇。
二 面對雜念。
當我們決定面對自己的雜念的時候,此時我們的心應該是坦然的。因為至少內心沒有被所謂的雜念攪動。自然也會平靜,理智很多。
面對雜念也就是壹個認識雜念的過程。凡事都有因果,雜念的產生,是我們的意識對於過去的所見所聞,知識等等,在做重復的加工,並產生新的念頭。充斥著大腦。
而我們作為心的主人,並沒有參與其中。所以當雜念升起的時候,我們會排斥不安。因為大量的雜念產生的信息已經影響到我們的正念。
面對雜念又是壹個處理雜念的過程。因為念頭的周期很短,它是瞬間生滅的。當我們只要知道他的時候,他就已經失去了它的連續性。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的覺知能力。
每壹個念頭的產生,都需要壹個題材。所以如果我們減少對負面題材的攝取,那麽雜念自然也會減少很多。
三 善待雜念。
所謂獨陰不生獨陽不長。要知道雜念的存在也是對正念的成就。
提高對雜念的覺知能力,也就是正念的越發強大。不管是正念還是雜念,它都是屬於自己的。
所以不要抱怨。因為壹切都來自於內心,所以壹切同樣要回歸於內心。因為本來就沒有什麽,同樣妳也不會丟掉什麽。煩惱不過是內心的分別執著而已。
要清除內心的雜念,就必須明白人生的大道理,去掉自己的私欲,知足常樂,不和人攀比。有壹顆純潔的愛心,多為他人著想,多體貼人,這樣人就少好多煩惱和雜念。
做人要學會“難得糊塗”就可以清除內心的雜念。
學會放棄,放棄過去的煩惱,不再想過去的事,過去的就讓它永遠過去,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在乎別人說自己什麽,別人說好的記在心裏,別人說自己的壞的,別往心裏想,就當別人是放屁,雜念是自己給自己留下來的,有的時候不如糊塗壹些,越是很精明的人,就會多了很多煩惱。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能做到,難得糊塗,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人難得糊塗,要糊而不塗,能做心中想做的事,做自己最喜歡的事,不在乎別人說什麽,心中有了很大的理想,做事大智若愚,要遇而不蠢。
難得糊塗是壹種境界,做事心平如境是壹種修養,順其自然是壹種超脫,放棄心中的雜念,順其自然壹切都會好起來的。
把心放寬,有著自知之明的心,不和人家攀比,不和人家爭強好勝,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別人說長說短,忘記過去的痛苦,迎來美好的明天,生活不需要比別人好,只需要比昨天好,生活就越來越美好。
水無波自定,鏡無塵自明,人的心靈也是壹樣,只要心中不去想過去不愉快的事。那麽清澈的心靈就會自然出現,所以快樂是不用刻意去尋找,只要心中放棄壹切痛苦和煩惱,快樂就會隨處可見,希望我們快快樂樂,開開心心過好每壹天。
當妳逐步成熟了,慢慢變的理性了,壹切都明白了的時候,妳就會心靜如止水而無旁騖。
人的壹切雜念都歸屬於 情感 ,例如:憤怒、仇恨、其實都起於愚昧和文化素質低的人身上,在這類人身上尤為強烈、粗暴、頻繁、因為他們認為,恨和報復比生命本身更甜美,可結果卻往往終於悔恨和身心 健康 的損壞。
《現代漢語詞典》這樣釋雜念:雜念指不純正的念頭。
郁達夫後期有清新型短篇小說《遲桂花》。寫了“作者”面對壹個新寡後回娘家的年輕女子蓮兒時,內心產生的躁動,升起的雜念。以及如何清除的經過。在“懺悔”主題類小說中獨有韻味。
蓮是壹個不茍言笑,肢體語言誘人而純樸率性的女子,體態性感。是“我朋友的妹妹。陪“我”遊杭州五雲山。陪遊中,她的“肥突的後部,緊密的腰部,斜圓的脛部曲線”讓“我”簇生異想;而“圓而軟的肩膊,多看壹歇,也要使我貪鄙起來。”接著作者描寫她的大眼丶尖鼻丶瓜子嫩臉丶氣息丶高突起伏的胸脯“又要使我惱殺。”
當率性女人從“我”後背把柔軟的右手很自然的搭在“我”肩上時,“我捏住了她的手。”
女人問:“妳壹聲不響的在那裏想什麽?”
“我”回答:“我……我在想妳!”
想不到蓮反問:“是在想我的將來如何的和他們(母親和兄嫂)同住麽?”率真而自然。證明“我”想歪了。
作者接著寫:我的心開朗了,欲情也凈化了。
※※※※
細究小說中“我”清除“心魔”,即雜念的經過是壹次心靈的抉擇。每個人心中都有“天使”和“魔鬼”。蓮兒的“色”勾起了“我”心中的“邪”。蓮兒的“色”其實是純樸、率性丶無邪的表現,而“我”卻誤讀了她的性格。當“我”聽到她的反問時,“我”自身的修養(理性)似凈化劑洗滌靈魂,清除雜念。於是產生愧疚和懺悔。小說多處寫桂花,以物喻人,似滿覺隴桂雨,蓮這個女人猶如遲開的桂花。故文名《遲桂花》。
首先有事,而事不用掛心的福份,也可稱緣份。富而不貪,富而不欲,富而不淫。放松,吸氣時,從足順身上行。呼氣時從上,下行至小腹內。用靈魂找感覺。靈魂神內觀唇上,和鼻下區域,就靜下來了。天天煉,有進步,不能追求。似守,非守。就是靈魂勤觀查放松狀態,哪裏又返回僵硬狀態的部位,再從新回到放松狀態。不是死觀某個部位,是無我無它整體觀。才能順其自然。
您好,我是心理咨詢師成都市秋水長天,我來回答您的問題,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您如何界定內心的念頭是雜念,在您看來什麽樣的念頭才不是雜念,到底哪些念頭才不讓您焦慮不安?
其次,所謂的雜念要清除是清除不了的,因為每壹次想清除都是在強化這些雜念,比如說讓您不要去想那個穿白衣服的美女,無論是別人還是您自己要求自己不要去想那個穿白衣服 美女,那麽在您心中與頭腦中肯定就會揣想那壹個穿白衣服的美女的想象。您越是想讓自己不要去想,則越是在強化那個穿白衣服的美女在您的頭腦與心中形象。雜念亦是如此,越是想要清除就越是清除不了。
第三,我們都是平常人,有雜念是正常的,沒有雜念則反而有問題。當然,總是被雜念糾結也不是好事。對付雜念的方法就是把正念強化起來。比如壹塊菜地,雜草叢生,總是去鏟除雜草,似乎也會總鏟除不幹凈,如果我們把蔬菜種植下去,把蔬菜死弄好了,自然就沒有雜草了。
所以,應付雜念的最好辦法就是壹要樹立起正念,而是如參禪壹般,由他來隨他去,不刻意,自然而然就會少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1.建議整理東西,我在心緒不寧時會選擇做壹些家務,整理壹些東西,讓自己變得整潔,會平靜壹點思考問題。
2.描字帖,在寫字的過程中,慢慢平靜,去除心中的雜念。
3.做讀書筆記,看壹些有益的書籍,並摘抄壹些優美的段落會讓心變得純粹,平靜。
4.觀看電影,選擇壹部電影在沒有人的時候觀看,用心感受,自然心無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