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的結構是:教(左右結構)坊(左右結構)。註音是:ㄐ壹ㄠ_ㄈㄤ。拼音是:jiāofāng。
教坊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教坊jiàofǎng。(1)古時管理宮廷音樂、舞蹈、戲曲的官署。
二、引證解釋
⒈古時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舞蹈、百戲的教習、排練、演出等事務。唐武德後在禁中設內教坊,其官隸屬太常;武則天改稱為“雲韶府”。神龍年間恢復舊稱。玄宗開元二年置內教坊於蓬萊宮側,洛陽、長安又各設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為教坊使,從此不隸屬太常。宋元兩代亦有教坊;明代教坊司,隸屬禮部。至清雍正時始廢。引南唐李煜《破陣子》詞:“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囑付妳仙音院莫怠慢,道與妳教坊司要叠辦,把_太真妃扶在翠盤間。”《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自從太祖皇帝定天下,把那元朝功臣之後都沒入樂籍,有壹個教坊司管著他們。”⒉妓院。引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我想這濟南府教坊中人,那壹個不是我手下教導過的小妮子?”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壹折:“真_是天香偏出眾,國色獨超_。可知道教坊為第壹,花內牡丹尊。”《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沈百寶箱》:“公子道:‘我非無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費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三、國語詞典
古時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唐代開始設置,專掌雅樂以外的音樂、舞蹈與百戲等的教習、排練及演出等事務。凡是宮中宴會,都用女樂歌舞表演,故官妓也稱為「教坊」。宋、元、明皆沿設,至清雍正年間始廢。
四、網絡解釋
教坊(中國古代舞樂機構)唐高祖置內教坊於禁中,掌教習音樂,屬太常寺。武則天如意元年(692年),改為雲韶府,以宦官為使。玄宗開元二年(714年),又置內教坊於蓬萊宮側,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優雜技,教習俗樂,以宦官為教坊使,後遂不再屬太常寺。此後凡祭祀朝會用太常雅樂,歲時宴享則用教坊俗樂。宋、金、元各代亦置教坊,明置教坊司,司禮部,清廢。
關於教坊的詩詞
《坤成節教坊致語口號》《教坊歌兒》《清平樂(贈教坊樂師)》
關於教坊的詩句
唯有教坊南畔草教坊雜進太平曲蛾眉重落教坊司
關於教坊的成語
街坊四鄰街坊鄰居明恥教戰宰雞教猴反面教員桃李之教
關於教坊的詞語
遺風余教反面教員街坊四鄰不吝指教桃李之教不教而誅街坊鄰裏不吝賜教貞節牌坊奉令承教
關於教坊的造句
1、敬業愛崗不求利,耕耘教坊甘做牛。
2、李蕙娘從香茗那裏知道了月娘是京城教坊司女伎,擅長歌舞,在路州女營,任官妓教習,那麽在_素縣這個小地方,自然可稱是色藝雙絕了。
3、除了俗樂以外,在內教坊中還有雅樂。
4、杜十娘妙音絕調,在行院教坊推首。
5、清代戲曲管理分三個時期,即教坊司、南府和升平署。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教坊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