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李敖誤解李商隱
《讀者》2003年第10期選有壹篇臺灣作家李敖的文章,題目為“床”。文中引用了晚唐詩人李商隱《賈生》中的詩句“可憐夜半虛前席”,李先生對其中的“虛前席”就是兩人在席上對跪,中間保持壹段距離,表示是皇上尊敬知識分子。
按照李先生的理解,“虛”指“空著”的意思,“前席”指身子前面席上的空間,“虛”與“前席”構成動賓結構,意即彼此空著前面的壹段空間對跪著。這個解釋值得商榷。
其實,李商隱的這句詩用了壹個典故。賈誼貶長沙,文帝召之回宮,《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這段文字中,出現了“前席”壹詞。從字裏行間可知,“前席”是壹謂詞,乃“前於席”之意,亦即在坐席上向前靠近對方。李商隱詩,就是以此為典表示文帝當時的虛心與虔誠。
其中的“虛”應作“白白地”“徒然”解,與“可憐”相照應,表達了詩人對孝文帝“不問蒼生問鬼神”的遺憾與嘲諷。對李商隱這句詩,歷來的註家都作此解,從無異議,李敖先生的“發揮”是沒有根據的,誤解了李商隱。
擴展資料:
關於咬文嚼字的事例還有:
電視劇《金粉世家》有壹集裏,“國務總理”金某和朋友談話時說:“疾風知勁草,坦蕩識忠臣。”(見字幕)“坦蕩”應為“板蕩”,“忠臣”應為誠臣”。
“板蕩”壹詞典出《詩經·大雅》,其中有《板》《蕩》兩篇,寫當時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貧苦,後來“板蕩”便被用來形容天下大亂,局勢動蕩不安。唐太宗《賜蕭蠫》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意思就是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裏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把“板蕩”寫作“坦蕩”,當是音近致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