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季羨林寫的10篇文章

季羨林寫的10篇文章

我們認為有必要為真正的重寫中國當代文學史來壹次思想觀念和方法的清理與正名。我們倡揚在冷峻、客觀、平靜的歷史敘述中,去追求人性化評判的最大值;反對“混合主義”、“新左派”和“後現代”的治史態度,反對庸俗的技術主義。在文學史的分期上既不硬套政治文件的結論,也不忽視政治變遷對文學的制約;應盡量在歷史的敘述中穿插對同時期世界先進文學的概括性敘寫,以求獲取更廣闊的視閾和更有效的發言權;對壹系列的關鍵詞重新清理和厘定。我們將大陸文學、臺灣文學、港澳文學統壹納入評述視野,從文化、語言、民族等角度綜合考察這壹歷史時段的文學現象。

"八年艱苦卓越的抗戰,迎來的中國人對外敵侵略最後的勝利."這樣的宣傳在中國教科書,新聞,報紙上泛濫成災.

如果看到這樣的宣傳,那就說明日本當年對中國的侵略就應該是八年,中國人也只打了八年的抗日戰爭.可真實的歷史是自於嗎?不是.

六十多年前或者更加遠壹點的時間裏偉大的抗日戰爭,無論是中國人民還是世界人民都難以忘記,它是近代中華民族解放鬥爭史上的裏程碑。

如果要記錄日本人對中國的侵略,中國人的抗戰歷史,那應該從壹八九四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算起.

什麽是侵略?那就是赤裸裸的把軍隊強行駐紮在別國領土上,把自己意願強加在他國人民頭上的行為.如果按八年抗戰計算,.難道日本人是1937年7月7日才把軍隊駐紮在中國領土上,才開始侵略中國嗎?答案肯定不是.

自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從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階段中,戰爭在遼東半島進行,有鴨綠江防之戰和金旅之戰。鴨綠江防之戰開始於10月24日,是清軍抗擊日軍入侵中國國土的首次保衛戰。到1931年發動“九壹八”事變入侵東北,“壹二八”事變...中國人就已經真實的進入的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不是宣傳的什麽1937年7月7日才開始抗戰;

如果說東北抗日聯軍,相信很多人壹下就想到楊靖宇,趙尚誌..等等民族英雄.可他們是什麽時候就帶領中國人抗擊日本侵略呢.1931年;,以東北抗日聯軍為代表的中國人民同日本侵略者所展開的浴血奮戰,無疑是極為艱苦、極為慘烈、也極為悲壯的壹幕。難道可以說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戰行為不是中國人抗擊日本侵略的行為.難道他們不是中國人.如果是,那抗戰的歷史就不應該是現在宣傳的八年,也不是十年.........................

歷史是真實的,沒有人可以偽造歷史.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年限的錯誤那就必須重新修改重新記錄.還原壹個真實的中國人抗擊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1945年8月15日那個歷史歲月只能是中國人堅持數十年前赴後繼流血犧牲抗戰取得最後勝利的日子.

抗日戰爭,它將永遠是壹種警鐘.記錄真實的歷史,教育後人是我們的責任,也是讓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牢記那些曾經的屈辱歷史。抗擊日本侵略我中華民族,也不是現在記錄那樣簡單的八年抗戰.

什麽叫成功?順手拿來壹本《現代漢語詞典》,上面寫道:“成功:獲得預期的結果”,言簡意賅,明白之至。

但是,談到“預期”,則錯綜復雜,紛紜混亂。人人每時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預期,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總之是無法界定,也無法分類,我們不去談它。

我在這裏只談成功,特別是成功之道。這又是壹個極大的題目,我卻只是小做。積七八十年之經驗,我得到了下面這個公式: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天資”,我本來想用“天才”;但天才是個稀見現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棄而不用,改用“天資”,大家壹看就明白。這個公式實在是過分簡單化了,但其中的含義是清楚的。搞得太煩瑣,反而不容易說清楚。

談到天資,首先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天資是不相同的,這是壹個事實,誰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號召大批天才,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學術界和文藝界自命天才的人頗不稀見,我除了羨慕這些人“自我感覺過分良好”外,不敢贊壹詞。對於自己的天資,我看,還是客觀壹點好,實事求是壹點好。

至於勤奮,壹向為古人所贊揚。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等故事流傳了千百年,家喻戶曉。韓文公的“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更為讀書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奮,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事理至明,無待饒舌。

談到機遇,往往為人所忽視。它其實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極大。就以我自己為例,如果清華不派我到德國去留學,則我的壹生完全不會像現在這個樣子。

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壹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壹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壹項上狠下工夫。在這裏,古人的教導也多得很。還是先舉韓文公。他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兩句話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靜安先生第壹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因為寫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認為,補上天資與機遇,似更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2000年1月7日

季羨林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