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塞爾杜尚,1887年出生於法國諾曼底,被譽為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領軍人物。
少年時代的杜尚畫過水彩,彩筆,也學習外公創作過版畫。《薄蘭韋勒風景》創作於1902年,是他最早的作品。多年之後,他把這幅畫看作是挑戰傳統藝術流派,代表藝術革命方向的印象派作品,並坦言受到了莫奈的影響。或許此時的杜尚,潛意識裏已經萌發出了對所謂正統藝術的質疑和批判。
1906年兵役期滿後,杜尚陸續創作出《叢林之屋》,《花瓶裏的牡丹》等帶有明顯野獸派色彩的作品,因為這種風格裏有他心動的品質:自由。
重病纏身,英年早逝的詩人拉福格鞭撻理性,蔑視傳統。作為壹名拉福格迷,1912年的杜尚為其偶像的作品畫了壹組插圖:《下樓的裸女》,並把這幅作品送給了獨立沙龍藝術展。藝術展宣稱:立體主義雖然被指責為壹個體系,卻是反對壹切體系的,是最前衛、最新潮、最解放的流派。《下樓的裸女》顏色單調,極具動感,再現了壹個完全非人化的裸體,充滿了作者苦心孤詣的探索和自由精神。沒想到作品卻被組委會給拒絕了。這件事給杜尚帶來了極大的醒悟:人都是自以為是,不可理喻的,任何流派,團體,主義在剛興起的時候都自詡開放、先鋒、獨立,壹旦慢慢發展起來,獲得了話語權以後就開始走向反面:僵化、保守、故步自封,成為新的阻礙力量。藝術的破綻被杜尚看得壹清二楚,從此以後他決定與藝術告別。
不僅是放棄畫畫,更要真正地與所謂藝術家的生活剝離,於是他選擇去圖書館做壹名普普通通的管理員,工作就是簡簡單單的借書,還書。他閱讀了很多哲學著作,而且,“無差別美”的觀念已經顯現,這幾乎是他此後藝術生涯的全部立場。
1913年,紐約“國際現代藝術大展”開幕,這是美國第壹次全面介紹歐洲現代藝術的大型展覽。此時的美國,在藝術上,還是歐洲的“跟屁蟲”。杜尚的《下樓的裸女》初次登臺,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美國人對杜尚的看重超過了立體主義真正的創始人畢加索和波拉克。這幅畫已經成為美國先鋒派的象征,杜尚也成了將歐洲現代派觀念帶入美國的引路人。
與藝術決裂在態度上是容易的,實踐中到底該如何做到?答案就是“悄無聲息地做妳自己的東西。”他想做的就是時時改變自己,於過去的壹切藝術理念、手法,包括自己過去的種種嘗試徹底決裂。於是就有了反藝術的結果——《大玻璃》。從1912年構思到1923年停筆,歷經11年艱辛,《大玻璃》完工了。《大玻璃》是簡稱,全稱是《新娘,甚至被光棍們剝光了衣服》。作品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是新娘,支離破碎,不可名狀,有點寫意,下部分是壹些機器的堆砌物,算是光棍們的形象。這既不是油畫,也不是雕塑,什麽也不是,卻是杜尚最為重要的作品。在這裏,點、線、面、色彩等等藝術家看中的元素全部消失,代之以機器般的精準。杜尚想表現壹個不可見的四維空間,壹些用眼睛看不到的東西。是的,他對只吸引眼球而非智慧的東西厭惡至極。他倔強和堅定的立場就是,藝術不要只停留在外顯式的表達上,而應該反映心靈的翻轉和思想的巨變,必須關乎真正的心靈自由。隨著《大玻璃》的誕生,現代藝術品的定義產生了。這部作品如今擺放在費城美術館杜尚專館最醒目的地方。
1917年的藝術展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藝術展,組織者想把現代藝術的精神全面呈現給觀眾,此時的美國,壹切都是新鮮而富有朝氣的。為了體現真正寬容自由的精神,組織者對參展作品不做任何限制,只要繳納5美元年費和1美元場地展覽費。杜尚選擇了壹個瓷質的小便器,簽上了壹行字:R.Mutt 1917。但卻又被拒展,站在人群中不發壹言的杜尚,默默走開了。1912年他就明白了藝術流派的秘密:所有的團體都不會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這個驚天動地的小便器,是杜尚貢獻給藝術史的壹個新詞語:現產品。
關於現產品,杜尚的定義是:不是藝術的藝術品。現產品的立場是沒有美,沒有醜,沒有任何美學性。杜尚的目的只有壹個:反對藝術權威。人們多把《自行車輪》作為現產品的第壹次亮相:壹個普通的自行車輪,壹個普通的小凳子,加以壹種立體主義的組合。緊接著,《酒瓶架》也出現了,壹個普通的酒瓶架被選中,被簽上名字。這個名字與物品無關,是雙關或文字遊戲。這種做法剝離了物品最初的價值,也使得普通的物品被藝術家從生活中提取出來。正所謂萬物有靈且美。繼《自行車輪》、《酒瓶架》之後,現產品紛紛出現了,《預防斷臂》、《梳子》等。最有顛覆性的壹幅作品是給《蒙娜麗莎》畫上胡子。這是壹張1919年從街上買來的壹張明信片,信手之間,杜尚為“蒙娜麗莎”畫上了壹抹唇須,再加山羊胡子,並在空白處寫上“L.H.O.O.Q.”據說這壹串字母的含義是:她有壹個騷屁股。至此,藝術這尊大神,在杜尚現成品的大炮下轟然倒塌。杜尚不僅是反對藝術的種種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反對藝術的根本:美醜之辨。在這裏,思維的慣性,審美的固定模式遭到巨大的沖擊,撕毀。現產品可以說是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廢品雕塑、波普藝術、偶發藝術、大地藝術的精神源頭。
1915年6月,自由女神像映入眼簾,杜尚初次來到了美國。美國的自由精神與他蔑視權威,反藝術的主張很是相投。剛下船,他就被紐約的記者團團圍住。杜尚很是驚訝,他無法想象那張在法國被拒的畫——《下樓的裸女》在美國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它震撼了美國,開啟了美國藝術的現代性大幕。很快就有畫商慕名而來,願意每年出資壹萬美元,買下他壹年之中的所有作品,無論他畫什麽。杜尚斷然拒絕了:我已經29歲了,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了。坐得冷板凳,不為名利所動,而且反對利益腐蝕藝術的獨立性,這些是杜尚內心的真實寫照。為了解決生計,像當年選擇做圖書管理員壹樣,他成為了壹名法文家庭教師。這也使得他能夠發自本心地創作。杜尚開始以美國標誌性的圖像為創作藍圖。他在自由女神像照片的面部挖了壹個洞,然後把布勒東的頭像粘在照片後面,這樣女神像的面貌變成了布勒東。這是壹本詩集的封面,名字叫“防野兔傷害的櫻桃樹苗”,引自歌德寫給情婦的壹封信。這種創作大大影響了後來的波普藝術家,他們把杜尚視為精神導師和榜樣。《藝術和藝術家》詞典裏這樣評價杜尚:他是紐約達達和超現實主義的領袖,並深刻影響了美國後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相當大程度上決定著美國最引人註目的藝術的發展立場。
畢加索壹生都在證明藝術是什麽,而杜尚則恰恰與之相反:藝術不是什麽。他雖開啟了動態雕塑,開啟了現成品,開啟了觀念藝術,開啟了行為藝術等等。然而他非藝術的壹生,就是要破壞人類理性的自負,把藝術與生活扯平,最終達至心靈的自由。他活得很自在,因為他徹底放下了浮躁與淺薄,勢利和投機,在更高的境界裏大開大合,風卷雲舒。“心無掛礙,究竟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