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袒裼裸裎的讀音

袒裼裸裎的讀音

袒裼裸裎拼音:[tǎn xī luǒ chéng]

袒裼裸裎,漢語成語,拼音是tǎn xī luǒ chéng,意思是指脫衣露體,沒有禮貌。出自《孟子·萬章下》。

成語典故

他的妻子在他死後稱頌他的德行、並致哀悼的誄辭中說:“夫子之信誠,而與人無害兮。屈柔從俗,不強察兮。蒙恥救民,德彌大兮。雖遇三黜,終不蔽兮。愷悌君子,永能厲兮。

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幾遐年,今遂逝兮。嗚呼哀哉,魂神泄兮。夫子之謚,宜為惠兮!”門人以之為誄。

(見《列女傳?賢明篇》)誄辭反映:“袒裼裸裎”在當時是壹種“俗”,是較為常見的現象。柳下惠體貼民眾疾苦,委屈順從這種習俗與他們交往,給自己蒙上恥辱,是為了救民。

這是多麽大的德行啊!這正是“惠民”的思想和作風!柳下惠被謚為“惠”,依據在此,這謚號又是多麽恰當啊!

西周中晚期以來,由於采用鐵器、牛耕等先進的生產技術,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發展,集體耕作的“公田制”逐步破壞,封建農民個體經濟逐步興起,原來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等級、統治秩序等都受到了沖擊或破壞,社會處於大變動,即所謂“禮崩樂壞”的時期。

在這樣情況下,柳下惠能夠突破壹些傳統的等級界限和禮儀規範,自覺放下架子,和壹般民眾、特別是貧困的下層民眾交往,他的“憂民救亂”、“屈柔從俗”,不恥和“袒裼裸裎”的賤民交往的行為,受到人民的稱頌,被譽為特別“和順”可親的人。

這是柳下惠“和”的思想的本質屬性和時代意義!柳下惠“和”的思想被廣泛傳頌,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成為壹種新的強勁的社會思潮。所謂“柳下惠,聖之和者也”,不僅是對柳下惠個人的頌揚,也是有其深層次的社會需要和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