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漢字對周邊國家文化的影響

漢字對周邊國家文化的影響

漢字對周邊國家文化的影響如下:

1、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真名”。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假名”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萬葉集》的編定,故稱“萬葉假名”,是為純粹日語標音文字的基礎。

2、漢字對朝鮮文字的影響

朝鮮文字稱諺文,它的創制和應用是古代朝鮮文化的壹項重要成就。實際上,中古時期的朝鮮亦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新羅統壹後稍有改觀,時人薛聰曾創造“吏讀”,即用漢字表示朝鮮語的助詞和助動詞,輔助閱讀漢文書籍,終因言文各異,無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宮中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1443年“訓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漢字對越南文字的影響

十世紀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國的郡縣,秦、漢、隋、唐莫不在此設官統轄,故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較深。無論是上層人士的交往,還是學校教育以及文學作品的創作,均以漢字為工具。直至十三世紀,越南才有本國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為基礎,用形聲、假借、會意等方法創制的表達越南語音的新字。十五世紀時,字喃通行全國,完全取代了漢字。

越南文字

從自主建立國家至今,越南使用過漢字、喃字、法文和國語字4種文字,漢字在1884年之前壹直是官方文字。1282年,阮詮做《祭鱷魚文》可以視作喃字基本成型,獨尊漢字的狀態壹直延續到13世紀。此間的胡朝(1400年~1407年)和西山阮朝(1788年~1802年)曾經重視喃字,並且將其提升到官方文字的地位。

這期間,漢字居於主導地位,是官方正統文字,繼續在詔書、錢幣、文告、科舉、法律等領域使用,喃字則在文學、宗教、民俗等領域擠壓漢字的使用空間。1651年,法國傳教士羅德編寫的《越葡拉丁詞典》正式出版,標誌著國語字已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