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由舊章”之弊
大凡處事不可執壹而論,必當隨時變通,斟酌盡善,乃為妙用。余嘗論“率由舊章”壹語,不知壞盡古今多少世事!有舊章之不可改者,有舊章之不可不改者。如吾鄉之北望亭橋,今改為豐樂橋,南堍為無錫所轄,北為金匱所轄。嘉慶二十年將重建時,諸鄉民原請造纖路以便往來舟楫,錫令韓君履寵因問諸鄉民:“向來有否?”曰:“無之。”韓曰:“然則‘率由舊章’可也。”而監造之紳拎華鳳儀輩,因人碌碌,亦不與韓君辯,將陋就簡,勢月而成。每遇西北風,其流直沖,無有約束,復舟損命者,壹歲中總有數次。此“率由舊章”之誤亭也,可畏哉!
——《履園叢話》
P.S 沒有翻譯的,解釋的話,需要查查古漢語詞典了……
2. 文言文《王元之》的翻譯王元之,濟州人,小時候七八歲就已經會寫文章了,直到畢文簡為州裏當差,才聽說他這個人。
詢問他的家事,知道王元之家以磨面為生,因此讓他以《磨詩》為名做詩。元之不假思索就說:“只要心裏正直,不要為眼下未被人知曉而發愁。
如果有人輕輕借了妳壹點力,就是妳轉身的時候。”文簡感到十分驚奇,就把他留在了學堂裏聽講學,壹天,太守在筵席上出詩句(對聯):“鸚鵡能言爭似鳳”,在座賓客沒有能夠對上來的,文簡就把詩寫在了屏風上,元之在下面寫下下聯:“蜘蛛雖巧不如蠶。”
文簡看到後感嘆說,真是能治國安邦的才子啊!於是就賜予王元之衣帽,稱他為小朋友(忘年之交)。
3. 文言文《後漢書.楊秉傳》全文中文翻譯楊秉字叔節,少時繼承父業,兼通《京氏 易》,博通書傳,常隱居教授。
年四十余,才接 受司空征辟,拜為侍禦史,頻繁出任豫、荊、徐、兗四州刺史,遷任城相。自從擔任刺史、二 千石後,計算任職Et期而接受俸祿,多余俸祿不 入私門。
故吏攜帶錢百萬贈給他,他閉門不接 受。他因廉潔受到稱贊。
桓帝即位,他以通曉《尚書》被征入朝勸 講,拜為太中大夫、左中郎將,遷升為侍中、尚 書。皇帝當時微服出行,私自住在河南尹梁胤府 中。
這天大風將樹拔起,白天昏暗,楊秉藉此上 疏勸諫說:“臣聽說祥瑞是因有德而出現,災禍 是因事而發生。傳:‘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上 天不言語,而是用災異譴告,所以孔子認為迅雷 大風必有變動。《詩》雲: ‘敬天之威,不敢驅 馳。
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規,警戒禁止行人而 後行,清潔宮室而後止,若不是郊祭廟祭之事,則鑾旗不隨駕。所以《詩》稱‘自郊徂宮,,《易》說‘王到大廟,致孝享也’。
諸侯去往臣子 的家,《春秋》尚且列出告誡,更何況穿著先王 天子服而私下出遊!降顏則混亂尊卑,等同威嚴 則無序,侍衛守空宮,紱璽委托給宮女仆從,假 如發生非同壹般的事變,任章那樣的陰謀,則上 負先帝,下後悔也來不及。臣累世受恩,得以充 備尚書之位,又以微薄學業,充在講勸之列,蒙 受特別的愛重賞識,被It月照耀,恩重命輕,大 義促使士去死,不懼怕被摧折,以上是簡略陳述 的愚見。”
皇帝沒有接納。楊秉以病為由乞求退 職,出為右扶風。
太尉黃瓊對他離開朝廷感到可 惜,上書說楊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9666137秉勸講宮中,不宜遷外,應留拜光 祿大夫。當時大將軍梁冀專權,楊秉聲稱有病。
六年,梁冀被誅後,他才被拜為太仆,遷為太 常。 延熹三年,白馬令李雲因諫受罪,楊秉為他 爭辯而不能成功,並因此被免官,回歸家鄉。
這 年冬天,又被征拜為河南尹。此前中常侍單超弟 單匡任濟陰太守,因貪汙罪被刺史第五種所彈 劾,事情急迫,於是便賄賂刺客任方刺殺兗州從 事衛羽。
此事已見《種傳》中。等到任方被逮 捕,被囚在洛陽,單匡考慮楊秉會深查此事,便 密令任方等越獄逃走。
尚書召楊秉加以責問,楊 秉回答說:“《春秋》載不殺黎比而魯因此多盜 賊,任方等不法,起因於單匡。刺殺執法之吏,害死奉公之臣,又讓他逃走,寬赦放縱罪犯,首 惡大犯,終將成為國家的危害。
請允許用檻車征 召單匡考查此事,則奸惡端緒,肯定會馬上得 知。”而楊秉竟被罰作勞役,因久旱被赦放出。
此時正遇上El食,太山太守皇甫規等上告說 楊秉忠正,不宜長久降職而不用。朝廷下詔公車 征楊秉及處士韋著,二人各稱病不來。
有司彈劾 楊秉、韋著二人大不敬,請求將他們下交所屬官 府治罪。尚書令周景與尚書邊韶奏議:“楊秉儒 學侍講,本性謙虛;韋著隱居行義,以退讓為節 操。
同征而都不到,的確使側席待士者失望,然 而委屈減食,也足以抑制茍且進入之風。明王之 世,必有不召之臣,聖朝大度,應用優遊之禮。
可以告訴他們所在的地方官,講解朝廷恩意。如 果他們還不來,再仔細議論如何處理他們。”
於 是重征,楊秉逭才來到,拜為太常。 五年冬,代劉矩為太尉。
此時宦官勢力正 盛,品行不端之人及子弟為官,布滿天下,競相 貪淫,朝野壹片抱怨之聲。楊秉與司空周景上 言:“內外吏職,大多任非其人,自不久前所征,都只拜官而不測試,致使盜竊縱橫恣肆,怨言訴 訟不斷出現。
按照舊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掌 權,而今他們的子弟賓客布滿職署,有的是年少 庸人,擔任守宰之職,上下忿恨,四方怨怒。可 遵循舊章,去除貪婪殘暴,堵塞災禍誹謗。
請通 告司隸校尉、中二千石、二千石、城門五營校 尉、北軍中候,各自檢查所統屬之部,應當斥退 罷免的,自己報上來,三府廉察有遣漏的,繼續 報上。”皇帝同意了。
於是楊秉條奏牧守以下匈 奴中郎將燕瑗、青州刺史羊亮、遼東太守孫誼等 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肅然起敬。 當時郡國之中計吏多留下拜為郎,楊秉上言 說在三署中見郎七百多人,財物空虛,白拿俸祿 者多,而不良守相,想藉封國為池,助長汙穢之 行。
應斷絕拜計吏為郎,以堵塞覬覦之端。從此 到桓帝世終,計吏沒有再被留拜的。
七年,皇帝南巡園陵,特地韶命楊秉跟從。南陽太守張彪與皇帝未即位時有舊恩,以皇帝車 駕將至,藉著調發之機,將許多物資私自留給自 己。
楊秉聽說後,寫信痛責荊州刺史,並將此事 轉告公府。行至南陽,皇帝左右之人都接受了賄 賂,因而仍有韶書拜授許多官職。
楊秉又上疏勸 諫說:“臣聽說先王建國,順應上天而建立官制。太微聚星,名為郎位,入朝奉命守衛,出朝則治 理百姓。
臯陶告誡虞,在於授官與人。不久前在 道路之中拜授官職,皇恩加給小人,爵位因賄賂 而成,風化由此敗壞。
所以俗夫巷議,白駒遠 逝,穆穆清朝,遠近無人來觀。應割舍不忍之 恩,以斷絕追求欲望之路。”
於是皇帝停止了詔 授。 當時中常侍侯覽弟侯參任益州刺史,多次犯 有貪汙罪,在州中施行暴虐。
第二年,楊秉彈劾 侯參,檻車征他到廷尉獄。侯參惶恐,在道上自 殺。
楊秉因而上奏侯覽及中常侍具瑗說:“臣考 。
4. 文言文三人市虎的原文加譯文原文
龐蔥 與太子質(1)於邯鄲(2),謂魏王曰:“今壹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5)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 龐蔥曰:“夫(7)市之無虎明(8)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9)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11)之矣。” 王曰:“寡人自為知。” 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至,竟不得見。(17)
註釋
1. 質:人質,這裏用作動詞,謂將人在為抵押品,這是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慣例。 2. 邯鄲:趙國的都城,在今直隸省邯鄲縣西南十裏。 3. 市:墟集,後世衍申為城市。 4. 之:代詞,指市上有虎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國君的自稱。 7. 夫:語氣詞,用於句首,表示下文要發表議論,現代漢語沒有與此相應的詞語。 8. 明:明擺 的,明明白白的。 9. 去:距離。 10. 大梁:魏國國都,在今河南省開封市。 11. 察:詳審,辨別是非,明察。 12. 自為知:自己會了解,猶言不會輕信人言。 13. 辭行:遠行前向別人告別。 14. 讒言:中傷別人的話。 15. 罷質:罷是停止,謂充當人質的期限結束。 16.竟:果真 17.見:作使動動詞解,謂龐 結果得不到魏王召見。
譯文:
魏國的太子將被送往趙國都城邯鄲去作人質。魏王(即魏惠王,或稱梁惠王)派龐恭陪送前去。 臨別時,龐蔥恭對魏王說:“如果現在有壹個人跑來報告:‘不好了,市上出現壹只老虎,正在四處咬人!’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不信。”龐恭說:“如果不壹會,又有第二個人跑來報告,也說市上出現了壹只老虎,大王可相信嗎?”魏王說:“那我要有點懷疑了。”龐恭說:“如果再過壹會,又有第三個人跑來,還是這樣說:市上出現了壹只老虎。這時,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說:“那我當然會相信了。” 龐恭接著道:“市上明明沒有老虎,誰也都知道市上不可能出現老虎,然而‘三人言之則成虎’。現在我到趙國去,邯鄲(趙國國都)離大梁(魏國國都)要比這兒離市遠得多。我去後,誹謗我的人也壹定不止三個,那時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很勉強地說:“我明白妳的意思了,妳放心陪太子去吧!”龐恭去趙國後不久,果然有人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開始魏王不信,後來說他壞話的人多了,魏王竟然相信了。龐恭從邯鄲回來後,便果真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再也沒被魏王召見。
5. 文言文:“率由舊章”之弊原文和翻譯出處:《詩經·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編輯本段釋義
1.完全依循舊規辦事。《詩·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後漢書·朱穆傳》:“ 建武 以來,乃悉用宦者……愚臣以為可悉罷省,遵復往初,率由舊章,更選海內清淳之士,明達國體者,以補其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試雜文》:“ 有唐 自 高祖 至 高宗 ,靡不率由舊章。”《文明小史》第壹回:“到任之後,他果然聽了 姚老先生 之言,諸事率由舊章,不敢驟行更動。”
2.原封不動,老樣子。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只要親友們還都平安,他的世界便依然是率由舊章,並沒有發生激劇的變動。”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壹:“生活方式雖然率由舊章,而到底在物質上,卻摻進了不少的新奇東西。”
6. 呂曾珍為官文言文翻譯南朝時候,有個叫呂僧珍的人,生性誠懇老實,又是飽學之士,待人忠實厚道,從不跟人家耍心眼。呂僧珍的家教極嚴,他對每壹個晚輩都耐心教導、嚴格要求、註意監督,所以他家形成了優良的家風,家庭中的每壹個成員都待人和氣、品行端正。呂僧珍家的好名聲遠近聞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個正直的人,他為官清正耿直,秉公執法,從來不願屈服於達官貴人的威脅利誘,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壹些大官僚都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除去這塊心病。終於,季雅被革了職。
季雅被罷官以後,壹家人都只好從壯麗的大府第搬了出來。到哪裏去住呢?季雅不願隨隨便便地找個地方住下,他頗費了壹番心思,離開住所,四處打聽,看哪裏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願。
很快,他就從別人口中得知,呂僧珍家是壹個君子之家,家風極好,不禁大喜。季雅來到呂家附近,發現呂家子弟個個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果然名不虛傳。說來也巧,呂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別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賣掉。季雅趕快去找這家要賣房子的主人,願意出1100萬錢的高價買房,那家人很是滿意,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於是季雅將家眷接來,就在這裏住下了。
呂僧珍過來拜訪這家新鄰居。兩人寒暄壹番,談了壹會兒話,呂僧珍問季雅:“先生買這幢宅院,花了多少錢呢?”季雅據實回答,呂僧珍很吃驚:“據我所知,這處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麽價錢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說:“我這錢裏面,100萬錢是用來買宅院的,1000萬錢是用來買您這位道德高尚、治家嚴謹的好鄰居的啊!”
季雅寧肯出高得驚人的價錢,也要選壹個好鄰居,這是因為他知道好鄰居會給他的家庭帶來良好的影響。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環境對於壹個人各方面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應當萬分珍惜身邊的良師益友。
7. 羅紹威 文言文全篇翻譯羅紹威,魏州貴鄉人。
父親羅弘信,本名羅宗弁,開頭做馬牧監,服事節度使樂彥貞。光啟末年,樂彥貞的兒子樂從訓驕橫太盛,招聚兵馬,想誅滅魏州牙軍。
牙軍大怒,聚集吶喊攻打他,樂從訓出逃據守相州。牙軍廢除樂彥貞,囚禁在龍興寺,逼著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殺死了他,推舉小校趙文建任留後。
此前,羅弘信自己說,在居住的地方遇見壹位白胡須的老頭,對他說:“妳將成為壹方土地的主人。”這樣做夢遇見了兩次,內心覺得怪異。
不久趙文建與軍心不協,牙軍們相聚呼喊說“:誰願做節度使?”羅弘信立即應聲回答說“:白須老頭早就告訴我,可以做妳們的君長。”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軍們推舉羅弘信為魏州留後。
朝廷聞訊,就正式授給他節旄。 乾寧年間,太祖急攻兗州、鄆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這時李克用派大將李存信領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駐在莘縣。
李存信帶兵沒有法度,不斷征取魏州的牛馬,羅弘信對此不平。太祖乘機派使者對羅弘信說“:太原晉人誌在吞並河朔,當回師之日,貴道就很可憂慮了。”
羅弘信便感到害怕,於是與太祖結好,又出兵三萬人攻打李存信,打敗了他。不久,李克用領兵攻打魏州,紮營於觀音門外,魏州所屬城邑多被晉軍攻占。
太祖派葛從周援救羅弘信,在洹水與晉軍交戰,活捉了李克用的兒子落落獻上,太祖令將落落送給羅弘信,羅弘信殺了他,晉軍才退。這時太祖正在圖取兗州、鄆州,擔心羅弘信背離自己,每年歲時節日都送給他財物,必定言辭謙卑、禮物豐盛。
羅弘信每有回禮,太祖必當著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說:“六兄是比我年紀大壹倍的兄長,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鄰邦的禮儀看待。”所以羅弘信以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後來羅弘信歷官至檢校太尉,被封為臨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羅紹威繼承父親的職位自稱魏州留後,朝廷也就順便任命他,接著正式授與他旄節斧鉞,加封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封為長沙郡王。唐昭宗東遷洛陽,太祖命各道營修洛邑,羅紹威單獨營修太廟,詔令加封他為守侍中,進封為鄴王。
當初,至德年間,田承嗣盜取占據相、魏、澶、博、衛、貝等六州,招募軍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稱為“牙軍”,都供給豐厚的賞賜,使牙軍不勝驕寵。年代久遠,父子相承,親戚黨徒交結牢固,那兇暴的人,強取豪奪,違犯法令,官員不能制止。
牙軍們隨便變換主帥,就像兒戲,從田氏以後,近二百年,主帥的廢立,全出於牙軍之手,如史憲誠、何全白臯、韓君雄、樂彥貞,都是他們擁立的,對他們的優待獎賞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誅。羅紹威苦於牙軍以往形成的弊病,雖以財貨收買姑息遷就,但內心不滿他們。
羅紹威繼承父職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劉仁恭擁兵十萬圖謀擾亂河朔,進攻占領貝州,長驅直攻魏州。羅紹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駐在洹水,葛從周自邢州、氵名州領軍進入魏州,燕軍將領劉守文、單可及與太祖的軍隊在內黃交戰,燕軍大敗,太祖的軍隊乘勝追擊。
遇上葛從周也出軍掩擊,又打敗燕軍。斬首三萬余級。
三年,羅紹威派使者與太祖會合軍隊,壹同進攻滄州以回報太祖。從此羅紹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為仰慕並依附於他。
羅紹威眼見唐朝國運衰落,群雄交相作亂,太祖兵力強於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禪代帝的意圖,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結他,成就他的事業,又經常擔心牙軍發生變亂,內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無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謀變,羅紹威更加害怕,於是定計除掉牙軍,派使者告訴太祖請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應了他,派李思安會同魏博鎮軍隊再次攻打滄州。在這以前,安陽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機派遣長直軍校馬嗣勛挑選士兵壹千人,將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輿擡入魏州,說是贊助安陽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親自領軍渡過黃河,聲稱到滄州、景州視察行營,牙軍很懷疑他的行動。這月十六日,羅紹威率領數百家奴門客與馬嗣勛***同攻打牙軍,當時住在牙城的壹千多牙軍,到天亮時全被誅殺,***八千家,都被滅了族,州城為之壹空。
第二天,太祖從內黃奔到鄴州。當時魏軍二萬,正與朝廷軍隊壹同包圍滄州,聽到魏州城中發生事變,魏軍於是擁著大將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內,皆為勁敵,太祖派眾將分兵征討他們,半年才平定。
從此羅紹威雖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軍,然而立刻又後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幾個月,又發生浮陽戰役,羅紹威飛車饋送運輸軍需,從鄴都到長蘆五百裏,車軌交疊,不絕於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帥府,沿路設置亭候,供應牲牢、酒備、軍幕、什器,太祖上下全軍幾十萬人,所用軍需都不缺少。到太祖從長蘆回來,再次經過魏州時,羅紹威乘機對太祖說“:..州、岐下、太原終有狂妄詭密的意圖,各以復興唐朝王室為名,大王應當自己奪取國家政權,以斷絕別人的企圖,上天賜與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議的。”
太祖深深感謝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羅紹威為守太傅、兼中書令,賜與扶天啟運竭節功臣名號。
禦駕將進洛陽時,羅紹威奉詔令重修五鳳樓、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當時所有,而建築忽然。
8. 梁書列傳何敬容字國禮,廬江人。祖父攸之,任宋塞曲
太常卿;父親昌珝,任齊吏部尚書:均聞名於當
時。
何敬容以名門之後,剛成年就娶齊武帝女長城公主為妻,授駙馬都尉。天監初年,任秘書
郎,歷任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太子洗馬,中
書舍人,秘書丞,遷任揚州治中。出任建安內
史,清廉公正有政績,民吏都稱贊他。回京授黃
門郎,累遷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侍中,司徒
左長史。普通二年,再任侍中,領羽林監,不久
又領本州大中正。隨即又署理吏部尚書,選拔官
吏審慎嚴明,號為稱職。四年,出任招遠將軍、
吳郡太守,為政能體察民情,斷案如神,任職四
年,政績為天下第壹。吏民到朝廷請求為他樹
碑,得到允許。大通二年,入朝任中書令,未就
職,仍任吏部尚書,領右軍將軍,不久加任侍
中。中大通元年,改任太子中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