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壹行書”是指書法家王羲之的壹幅書法作品《蘭亭序》。《蘭亭序》全篇寫的從容嫻和,氣盛神凝。被後世學書者尊崇為“天下第壹行書”。
第壹行書:《蘭亭序》。作者王羲之。蘭亭書法,符合傳統書法最基本的審美觀,“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內懨”的筆法偏重骨力,剛柔相濟,點畫凝練簡潔。
第二行書:《祭侄文稿》。作者顏真卿。《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壹,至為寶貴。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 。作者蘇軾。《黃州寒食帖》,紙本,25 行,***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黃州寒食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
第四行書:《伯遠帖》。作者王珣。此帖行書,筆力遒勁,態致蕭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書風。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同列為三希堂法帖之壹,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第五行書:《韭花帖》 。作者楊凝式。《韭花帖》是壹封信劄,內容是敘述午睡醒來,腹中甚饑之時,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筆以表示謝意。
擴展資料:
“天下第壹行書”《蘭亭集序》。作者王羲之出身在貴族家庭,官品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但他的官位遠不如他的書法名氣大。
在東晉永和九年(353年)的壹天,王羲之和當時的幾位名士謝安、孫統、孫綽、支遁等41人,宴聚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正當眾人沈醉在酒香詩美的時候,有人提議不如將人們當日所做的37首詩,匯編成集,這就是聞名的《蘭亭集》。
這時眾人又推王羲之再寫壹篇《蘭亭集序》。王羲之當時酒意正濃,提筆就在蠶紙上暢意揮毫,壹氣呵成。這就成了名噪天下的《蘭亭序》。
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比如其中的20個“之”字,竟然無壹雷同,成為書法史上的壹絕。自此以後他多次重新寫,皆不如當時酒酣之作,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作品之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