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失魂落魄
失魂落魄 [ shī hún luò pò ]?
釋義: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裏饑失魂喪魄,凍的我身上冷無顏落色。”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人
筆順
近義詞:
驚慌失措、慌慌張張
1、驚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釋義:也說驚惶失措。害怕、慌張,舉止失去常態,不知怎麽辦好。
出處:唐朝李百藥《北齊書·元暉業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譯文:孝友面臨刑罰的時候,嚇得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暉業神情平穩。
成語用法:作謂語、狀語;指不知所措。
2、慌慌張張 [ 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
釋義:形容舉止慌張,不穩重。
出處: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這嫩皮膚青間紫,則他這細裊裊的身子,瘦怯怯的腰枝,打得他慌慌張張把陳琳便指。
成語用法:作定語、狀語;指不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