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有壹次,賈思勰養的二百多頭羊因為飼料不足,不到壹年就餓死了壹大半。事後他想,下次我事先種上20畝大豆,這下準備的飼料應該足夠多了。這樣,他又養了壹群羊。可是過了壹段時間,羊又死了許多。到底是什麽原因呢?羊少飼料多,羊也會死亡。就在這時,有人告訴賈思勰,在百裏之外有壹位養羊的能手,也許能幫助他。賈思勰立刻找到這位老羊倌,向他請教。老羊倌在仔細詢問了賈思勰養羊的情況後,找到了羊死亡的原因。原來是因為賈思勰隨便把飼料扔在羊圈裏,羊在上面踩來踩去,拉屎撒尿也都在上面。羊雖然不會說話,可羊是不肯吃這種飼料的,於是就餓死了。賈思勰又在老羊倌家裏住了好多天,認真觀察了老羊倌的羊圈,學習了老羊倌壹套豐富的養羊經驗。回去後,就按照這些養羊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然不錯。?
後來,賈思勰又陸續到過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許多地方。每到壹處,賈思勰都虛心地向當地有經驗的老農請教,學習他們多年積累下來的寶貴生產經驗。比如:長著茅草的地要先讓牛羊在上面踩過壹遍,七月份翻地後,茅草才會死去;長得飽滿的、顏色純正的穗子,壹般是首選的種子類型,把它們割下來,高高掛起,等到第二年春天再脫下粒來播種,莊稼長勢才好;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氣候環境,要選不同的作物種類。例如風大霜重的山地種谷子,就得選用莖桿堅強的品種;而溫暖潮濕的低地種谷子,就得選用生長旺盛產量高的品種。賈思勰在探索、實踐中,逐步掌握了許多豐富的生產經驗。
賈思勰(jiǎsīxié),北魏時人,漢族,北魏末期和東魏,益都人,曾經做過高陽郡太守,是中國古代傑出的農學家,所著《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遊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包括種植菜蔬果木、養殖畜禽魚類到各類食品加工的技術知識,是中國現存的第壹部系統專著,對中國古代漢族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臨淄區在淄博市齊城農業高新開發區在萬畝農業示範園內建館以誌紀念,表彰他對人類所作的巨大貢獻。
突出貢獻:
賈思勰建立了較完整的農學體系。《齊民要術》全書結構嚴謹書中所載的種植、養殖技術原理原則,許多至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借鑒作用。
將動物養殖技術向前推進了壹步。《齊民要術》有6篇分別敘述養牛馬驢騾、養羊、養豬、養雞、養鵝鴨、養魚。役畜使用強調量其力能,飲飼冷暖要求適其天性,總結出“食有三芻,飲有三時”的成熟經驗。
農產品加工、釀造、烹調、貯藏技術。酒、醬、醋等可能發明很早,但詳細嚴謹揭示其制作過程,以《齊民要術》為最早。
記載有許多農業技術的觀察材料。“種韭第二十二”中提到“韭性內生,不向外長”。“種梨第三十七”中提到梨樹嫁接,接穗,“用根蒂小枝,樹形可喜,五年方結子;鳩腳老枝,三年即結子而樹醜”都是很有啟發意義的觀察記載材料,得到後世農學家的重視。
重視對農業生產、科學技術分析。盡管《齊民要術》序中寫有“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錄”的話,反映作者受當時崇本抑末、非議經商的思想影響較深。但在全書中,如栽種蔬菜瓜果、植樹營林、養魚、釀造等篇,卻詳細描述了怎樣進行多樣經營,如何到市場售賣,怎樣多層次利用農產品等有關經濟效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