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帶有口字的成語有哪些

帶有口字的成語有哪些

帶有“口”字的成語:膾炙人口、 口是心非、 眾口鑠金、三緘其口、 口若懸河。

膾炙人口

[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

[釋義]:膾:切細的肉;炙:烤熟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的稱贊和傳訟。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卷十:“如‘水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床琴有聲’……皆膾炙人口。”

[例句]:壹年壹度的哈爾濱冰燈遊園會早已膾炙人口。

口是心非?_讀音_釋義_ 阿凡題

[拼音]:kǒu shì xīn fēi

[釋義]:嘴裏說得很好,心裏想的卻是另壹套。指心口不壹致。

[出處]: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抱樸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例句]:這事妳要答應就得真心誠意,容不得妳口是心非,隨意應付。

眾口鑠金?

[拼音]:zhòng kǒu shuò jīn

[釋義]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壹詞可以混淆是非。

[出處]:《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例句]:老總因為不堪黑函流言的困擾而請辭,可見眾口鑠金,人言可畏!

三緘其口?

[拼音]:sān jiān qí kǒu

[釋義]: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出處]:漢·劉向《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

[例句]:對於國家機密,我們應該三緘其口。

口若懸河?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釋義]:若:好像;懸河:激流傾瀉。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註而不竭。”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例句]: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賊,不由得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