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對癥下藥的故事,成語故事《對癥下藥》

對癥下藥的故事,成語故事《對癥下藥》

對癥下藥

童話故事

東漢末年,有壹位神醫名叫華佗。他救死扶傷,醫術高超,給人治病的時候總是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作出準確的診斷,並提出正確的治療方法,深受人們的敬仰。

有壹次,兩個地方上的小官吏倪尋和李延壹同到華佗那裏看病,碰巧的是兩人的病情非常相似,都感覺頭疼發熱。華佗仔細為兩個病人作了檢查,然後說:“倪尋應該用瀉藥,而李延要吃發汗的藥。”

這兩個小官吏感到很不解,於是便問:“我們兩個人的病情是壹樣的,為什麽吃的藥卻並不相同呢?”

華佗解釋說:“倪尋的身體外部並沒有什麽毛病,病是由於身體內部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李延的身體內部很健康,病是由於外感風寒,受了涼而引起的。所以,雖然妳們兩位的病情表現是壹樣的,但是藥方卻應該根據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所不同。”

華佗隨即給兩人分別開了藥方,他們兩人買了華佗開的藥,剛剛吃了兩天,病就全好了。

當時的人們知道這件事情後,就用“對癥下藥”來稱贊華佗的這種治療方法。

故事啟發對癥下藥,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就是根據不同的病癥開不同的處方來治療。但在現實的生活中,它往往被引申為處理問題時的壹種手段態度,比喻針對問題的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這是壹種正確的認識態度,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

在故事中,華佗的兩個病人生病的表象體現都是壹樣的,但是華佗卻給他們開了不同的藥理處方,這正是因為華佗透過了表面,了解了二人的真正病癥,才使得最後二人得以痊愈。在面對我們生活當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時,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應當像華佗壹樣,先了解問題的本質,然後再去解決。

有時我們急於求成,想要迅速的解決麻煩,便會像壹個無頭蒼蠅壹樣亂撞,這樣不但不會有效的解決問題,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我們壹定要戒驕戒躁,面對問題要沈著冷靜,尋根究源,然後就可以壹舉攻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