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出自於《韓非子》,壹則成語故事。描述的是: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麽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麽東西都能將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妳的矛去刺妳的盾,它們將怎麽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同存在的。[1] 此人無以對答。後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壹。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語出《韓非子·難壹》:“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後來諷刺那些言行不壹致,前後不協調的人。
漢語文字自相矛盾
漢語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自相矛盾漫畫
出處《韓非子·難壹》
英文翻譯
1. self-contradictory; inconsistent; paradoxical
2. self-contradiction; antilogy
3. to argue against oneself; to contradict oneself
成語解釋矛,長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1.比喻壹個人說話、行動前後抵觸,不壹致。2.也指同夥間的相互爭吵或沖突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不能用於兩方以上,只能用於單方自我抵觸。
近義詞相互抵觸、前後抵觸
反義詞天衣無縫、自圓其說、無懈可擊、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