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無的放矢 [ wú dì fàng shǐ ]
解釋:的:靶心;矢:箭。沒有目標亂射箭。比喻說話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或不切合實際。
出自:近代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不是有的放矢,而是無的放矢。”
二、胸無大誌 [ xiōng wú dà zhì ]
解釋:心裏沒有遠大誌向。
出自:近代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至於回、革等人,實系凡庸之輩,胸無大誌,三年來觀望風色,動搖不前。”
三、混混噩噩 [ hún hún è è ]
解釋:無知無識,糊裏糊塗。
出自:近代 孫中山《建國方略·知行總論》:“三代以前,人類混混噩噩,不識不知,行之而不知其道。”
四、茍且偷安 [ gǒu qiě tōu ān ]
解釋:茍且:得過且過;偷安:只圖眼前的安逸。只顧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
出自:宋·汪應辰《文定集·廷試策》:“承晏安太平之後,茍且偷安,昧於遠圖,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譯文:秉承安定太平的後面,茍且偷安,熱衷於從長遠考慮,政令每天放松,法制與制度日漸毀掉
五、得過且過 [ dé guò qiě guò ]
解釋:且:暫且。只要能夠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誌。
出自:元·無名氏《小孫屠》第四出:“孩兒,我聽得道妳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過且過,出去做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