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蟬淒切
[拼音]: hán chán qī qiè
[釋義] :寒蟬:冷天裏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出淒慘而低沈的聲音。文藝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
[出處] :晉·陸雲《陸清河集·寒蟬賦》:“於是貧居之士,喟爾相與而俱嘆曰:‘寒蟬哀鳴,其聲也悲;四時去暮,臨河徘徊。’”
[例句]: 寒蟬淒切,長亭誰訴傷離別,驟雨初歇,蘭舟獨飲孰與歸。
不毛之地
[拼音]:bù máo zhī dì
[釋義]: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錫(賜)之不毛之地.”
[例句]:這些地方都不毛之地,山高水險。
寸草不生
[拼音]:cùn cǎo bù shēng
[釋義]:寸草:壹點兒草。形容土地貧瘠,連壹點兒草都不長。亦形容災情嚴重。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那山陽縣有用毒藥謀死公公犯婦竇娥,他問斬之時,曾發願道:‘若是果有冤枉,著妳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這件事來?”
[例句]:這個地方真是荒涼啊,人跡罕至的,寸草不生呢。
窮山惡水
[拼音]:qióng shān è shuǐ
[釋義]:窮山:荒山;惡水:經常引起災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條件非常差。
[出處]:孫犁《山地回憶》:“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窮山惡水之間度過的三年戰鬥的歲月,使我記起很多人。”
[例句]:所居處都是窮山惡水,瘴癘遍地。
赤地千裏
[拼音]:chì dì qiān lǐ
[釋義]:赤:空。形容天災或戰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出處]:《韓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千裏。”
[例句]:比年以來,烽煙不靖,赤地千裏,由畿南以及山東,比比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