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意思是說,愛壹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後用“愛屋及烏”比喻因為愛壹個人而連帶喜愛和他有關系的人或事物。
暗渡陳倉
章邯敗兵因為是他錯誤地估計了敵情,認為漢軍要等修好了棧道才能發兵。後人因而常把韓信的這壹計謀稱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並進而把瞞著人偷偷摸摸地活動而達到目的的行為叫做“暗渡陳倉”。
百發百中
《虎國策·西周策》春秋戰國時代,楚***王有兩個非常擅長射箭的弓箭手,壹個叫養由基,壹個叫潘黨。有壹天,養由基看到潘黨連射三箭,箭箭都射中前面箭牌的紅心,很不服氣,就想與潘黨壹比高低,於是,他們站在百步之外,若誰能夠射中,就算誰本領高強。結果兩人都射中了。他們又選了三片柳葉,不但在柳葉中心塗上黑色,而且註明壹、二、三等符號。養由基描準柳葉上的墨道和符號,然後搭弓上箭,依著壹、二、三的順序,箭箭命中,觀看者都拍手稱贊他“百發百中”的本領。
後來,人們用“百發百中”比喻射擊技術非常高明。現在也用“百發百中”比喻無論做什麽事情都有把握,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
半途而廢
戰國時期,魏國有壹個叫樂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壹個非常賢慧的女子。
有壹年,樂羊子離開家到了壹個很遠的地方,去拜師求學。壹天,他的妻子正在家中織布 ,樂羊子突然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很驚訝地問:“妳的學業這麽快就完成了?”樂羊子說 :“學業還沒完成,可我在外面,天天想妳,所以回來看看。”他的妻子聽了以後,轉身拿起壹把剪刀,把織布機上已經織好了的布剪成了兩段,樂羊子忙上前阻擋,他的妻子對他說:“這布,是壹絲絲地累積成尺、成丈、成匹的,是長期辛勞的結果,現在我把它剪斷了,就等於前功盡棄,白白浪費了時間。妳讀書求學,不是也和我紡線織布壹個道理嗎?”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所感動,於是立刻離開家,繼續拜師求學。幾年後,樂羊子終於完成學業,才返鄉回家看望妻子。他的妻子高興地迎接滿載而歸的丈夫。
不求甚解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自小家境貧寒,全家靠壹點微薄的田產維持生計。他不貪求榮華富貴,樂於過清靜閑適的田園生活。耕作之余,勤奮讀書。陶淵明讀書,重點在於把握文章要旨,不刻意於咬文嚼字,自稱為“好讀書,不求甚解”。他的人品和詩文為後人所傳頌。
不求甚解 指讀書只重精神,不在字句上多花功夫。亦形容只求懂個大慨,不求深入理解。
班門弄斧
古代有壹個人,名叫魯班,木匠行裏尊稱他為祖師。傳說他曾用木頭制作了壹只五彩斑斕的鳳凰,能夠在空中飛翔三天不掉下來。在魯班門前擺弄斧子,當然顯得有些自不量力了。
“班門弄斧”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在行家面前顯示本領。
杯弓蛇影
《晉書·樂廣傳》裏說,有壹個人飲酒時,看見酒杯裏有壹條蛇,嚇得生了病。後來知道是掛在墻上的壹張弓的影子照在杯子裏,他的病也就好了。比喻疑神疑鬼,虛驚壹場。
揠苗助長
宋國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便希望能早早收成。每天他到稻田時,發覺那些稻苗長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麽樣才能使稻苗長得高,長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終了想到壹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稻苗撥高幾分。經過壹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休息。然後回去對家裏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莊稼苗長高壹大截!他兒子趕快跑到地裏去壹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杯水車薪
《孟子·告子上》:“猶以壹杯水,救壹車薪之火也。”意思是用壹杯水去救壹車著火的柴草。比喻效力小,對於解決困難起不了多大作用。
按部就班
晉朝陸機《文賦》:“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意思是按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選擇、使用詞句。後用“按部就班”表示按照壹定的條理,遵循壹定的步驟。
兵不血刃
《晉書.陶侃傳》。默在中原,數與石勒等戰,賊畏其勇,陶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兵不血刃”意思是兵器上沒有血。表示未經作戰就取得勝利。
沈魚落雁
春秋時代,有壹個女子長的很美麗。她常到溪邊娩紗,溪中的魚而看見她的美貌,都羞愧的沈入河底。漢元帝的時候,匈奴王聽說元帝的妃子王昭君貌美,就向漢朝提出和親的要求,昭君出塞的時候,空中的燕子驚訝於她的美麗,竟最如樹林中。後來用”沈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麗。
不可救藥
有位卿士叫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壹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後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就事情是蕭何,破壞事情也是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蕭何,開始向劉邦推薦韓信,不被重用,韓信逃走,蕭何把他追回來,讓劉邦拜他為大將。後來韓信企圖兵變,也是蕭何設計將韓信騙來,在長樂宮被呂後殺死。所以,宋時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俗語。後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出爾反爾,反復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