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形容堅守崗位的交警的四字成語

形容堅守崗位的交警的四字成語

1. 形容堅守崗位的成語

恪盡職守 忠於職守

保固自守:指憑借天險,堅守不戰。

抱柱含謗:抱柱:比喻堅守信約。堅守信約卻遭到誹謗。

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丹書白馬: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享有世襲爵位和免罪等特權的證件時,宰白馬歃其血,以示堅守誓約,後人稱為“丹書白馬”。

蹈節死義:蹈:履行,實行。堅守節操,以身殉義。

伏節死義:伏節:堅守節操而死;死義:為正義而死。為堅守節操和正義而死。

伏節死誼:伏節:堅守節操而死;死誼:為情誼而死。指堅守節操,致死不相負。

堅壁不戰:堅守壁壘,不與敵人交戰。

堅持不渝:渝:改變。堅守約章或諾言,決不改變。

堅明約束:堅:堅守;約束:信守諾言。堅守同盟,信守盟約。

堅守不渝:堅守約章或諾言,決不改變。

堅貞不渝:堅守節操,決不改變。

潔身守道:指保持自身純潔,堅守正道。

金石不渝:像金石那樣不可改變。形容堅守盟約、節操等。

泥封函谷:泥:泥丸;封:守住。用壹個小泥丸就可以守住函谷關。比喻能利用險要地勢,堅守住軍事要地。

憑險作守:憑:靠著。憑依地勢險要而堅守。

確然不群:指堅守誌操,不同流俗。

守道安貧:堅守正道,安於貧困。舊時用來頌揚貧困而有節操的士大夫的話。

守節不回:堅守節操而不改變。同“守節不移”。

守節不移:堅守節操而不改變。

守節不淫:守節:守名分,保持節操;淫:過分。堅守名分節操,不做過分、無禮的事情。

守正不回:堅守正道,不屈從。

守正不移:堅守正道而不改變。

尾生抱柱: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典出《莊子·盜跖》。後用以比喻堅守信約。

尾生之信:尾生:古代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他為守約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

信守不渝:堅守信用不變。

嬰城自守:嬰:纏繞,圍繞。倚仗城墻可達到堅守的目的。

袁安高臥: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操的行為。

仗節死義:指堅守節操,為正義而死。

2. 形容堅守崗位的成語有哪些

1、恪盡職守 [ kè jìn zhí shǒu ] 謹慎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

出處:雨果的《紀念伏爾泰逝世壹百周年的演說》:“做壹個公民,我們要恪盡職守。”

2、忠於職守 [ zhōng yú zhí shǒu ] 忠誠地對待自己的職業崗位,盡力地遵守自己的職業本分。

出處:雨果《“諾曼底”號遇難記》:他壹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

3、以身殉職 [ yǐ shēn xùn zhí ] 為忠於本職工作而犧牲生命。殉:為了某種目的而死。

出 處:《梁書·韋粲傳》:“下官才非禦侮;直欲以身殉國。'”

翻譯:我的才能抵抗不了外來侵略,只想以性命報效國家。

4、兢兢業業 [ jīng jīng yè yè ] 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出 處:《詩經·大雅·雲漢》:“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翻譯:做事謹慎、勤懇,像面對雷霆壹樣重視對待。

5、不務空名 [ bù wù kōng míng ] 務:追求。切實地工作,不追求虛名。

出 處: *** 《〈中國工人〉發刊詞》:“工人中間應該教育出大批的幹部;他們應該有知識;有能力;不務空名;會幹實事。”

6、埋頭苦幹 [ mái tóu kǔ gàn ] 專心壹意地刻苦工作。

出 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

3. 形容堅定的四字成語

傲然挺立 傲然:堅強不屈的樣子。

挺立:像山峰壹樣高高地聳立。形容堅強而不可動搖。

出處:茅盾《白楊禮贊》:“難道妳竟壹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象這白楊樹壹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 傲然屹立 形容堅定,不可動搖地站立著。 出處:古華《芙蓉鎮》:“抽莖了,長葉了,鐵骨青枝,傲然屹立。”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

傲,傲慢、蔑視。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梅花雲:我這梅花……玉骨冰肌誰可匹,傲雪淩霜奪第壹。”

白首不渝 渝:改變。白頭到老也不變。

形容人壹生忠誠、堅定。 出處:《梁書·何點傳》:“新除侍中何點,棲遲衡泌,白首不渝。”

碧血丹心 滿腔正義的熱血,壹顆赤誠的紅心。形容十分忠誠堅定。

出處:《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不可動搖 形容極其堅定、牢固。

出處:魯迅《而已集·革“首領”》:“雖然這‘北京文藝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學燈》上指定,隱隱然不可動搖了,……。” 不食周粟 粟:小米,泛指糧食。

本指伯夷、叔齊於商亡後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誠堅定,不因生計艱難而為敵方工作。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蒼松翠柏 蒼:青色。

翠:青綠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

比喻具有高貴品質、堅定節操的人。 出處:清·蕭執中《勉縣定軍山武侯墓楹聯》:“古石幽香名士骨;蒼松翠柏老臣心。”

東搖西擺 形容走路不穩。比喻容易動搖、不堅定。

出處: ***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壹:“我們的某些同誌卻象壹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裏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 篤信好學 篤信:忠實地信仰。

指對道德和事業抱有堅定的信心,勤學好問。 出處:《論語·泰伯》:“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 二心兩意 形容意誌不專壹、不堅定。 出處:漢·王充《論衡·時》:“夫地之神,用心等也。

人民無狀,加罪行罰,非有二心兩意,前後相反也。” 二意三心 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誌不堅定 出處:元·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妳道順德者吉,逆天者兇,我怎肯二意三心,背義忘恩,有始無終。”

飛蓬乘風 蓬:蓬草。指蓬草乘風飛轉,飄蕩不定。

比喻人無堅定意誌,隨情勢而改變。同“飛蓬隨風”。

匪石匪席 不是石,不是席。意為石可轉而心不可轉,席可卷而心不可卷。

比喻意誌堅定,永不變心。 出處:《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高風峻節 高風:純潔清高的風格;峻節:堅定不移的節操。形容高尚堅貞的風骨節操。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後集》卷壹:“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海涸石爛 猶海枯石爛。

形容歷時久遠。比喻堅定的意誌永遠不變。

出處:清·秋瑾《精衛石》第二回:“海涸石爛情無改,正欲歸坐續言詞。” 海枯石爛 海水幹涸、石頭腐爛。

形容歷時久遠。比喻堅定的意誌永遠不變。

出處:宋·王奕《法曲獻仙音·和朱靜翁青溪詞》:“老我重來,海幹石爛,那復斷碑殘礎。” 堅定不移 移:改變,變動。

穩定堅強,毫不動搖。 出處:《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堅忍不拔 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誌堅定,毫不動搖。

出處:宋·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堅韌不拔 堅:堅定;韌:柔韌。

形容意誌堅定,不可動搖。 出處:宋·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堅貞不屈 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誌堅定,決不屈服。

出處:《荀子·法行》:“堅強而不屈,義也。”《後漢書·王龔傳》:“王公束修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茍得,不為茍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

見異思遷 遷:變動。看見另壹個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

指意誌不堅定,喜愛不專壹。 出處:《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截鐵斬釘 比喻堅定不移,或果斷幹脆。佛教禪宗比喻截斷妄想。

同“斬釘截鐵”。 九死不悔 九:表示極多。

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誌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九死未悔 九:表示極多。

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誌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抗顏為師 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度嚴正不屈;為師:為人師表。

不為他人所制約,不為潮流所左右,這種意誌堅定的人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梅,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雷打不動 形容態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