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羹冷炙cán gēng lěng zhì
[釋義] 殘:剩余的;羹:有濃汁的食品;炙:烤熟的肉。喝剩下的酒食。可泛指吃剩下的飯菜。舊時引申為權貴們的施舍。有時亦比喻飲食節儉;生活清苦。也作“殘杯冷炙”、“羹殘炙冷”。
[語出] 北朝·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唯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勛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
[正音] 炙;不能讀作“jiǔ”。
[辨形] 炙;不能寫作“灸”。
[近義] 殘羹剩飯 殘羹剩汁
[反義] 山珍海味 水陸俱陳
[用法] 含貶義。用於人。壹般作賓語。
2. 用四個四字成語形容學習精益求精;孜孜不倦、鍥而不舍、持之以恒、
堅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覽群書 豁然開朗 學而不厭 博學強記
不恥下問 孜孜不倦 循序漸進 融會貫通
各抒己見 集思廣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釋卷
書聲瑯瑯 程門立雪 穿壁引光 春誦夏弦
讀書破萬卷 讀書三到 讀書三余 耳聞則誦 古為今用
囫圇吞棗 開卷有益 名落孫山 取長補短 取精用弘
然荻讀書 融會貫通 入主出奴 三余讀書 生吞活剝
書聲瑯瑯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萬世師表 文行出處
不恥下問,勤學苦練,勤能補拙,
將勤補拙,篤學不倦,篤實好學,
篤信好學,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 ,
篤學好古, 頓學累功,閉戶讀書,
刺股讀書,映雪讀書,映月讀書,
據鞍讀書,折節讀書,囊螢照書,
廢寢忘食 頓學累功 閉戶讀書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不愧下學、不愧下學、博學多才、
博學多聞、博學洽聞、刺股讀書
不學無術、不學無識、飽學之士、
長材茂學、才疏學淺 才學兼優、
村學究語、蟲魚之學、鬥酒學士
篤實好學 道山學海、篤學不倦、
獨學寡聞、篤學好古、篤信好學
頓學累功、鈍學累功、道學先生、
篤誌好學、斷織勸學 高才大學、
高才絕學、孤學墜緒、高齋學士、
邯鄲學步 鴻儒碩學、宏儒碩學、
好學不倦、記問之學、鉅學鴻生
教學相長、家學淵源、績學之士、
困而學之、口耳之學 困而不學、
款學寡聞、臨池學書、力學不倦、
力學篤行 敏而好學、末學膚受、
貧不學儉、品學兼優、詮才末學
青藜學士、青錢學士、曲學阿世、
勤學好問、曲學诐行 勤學苦練、
上當學乖、市民文學、宿學舊儒、
碩學通儒 通才碩學、通儒碩學、
調嘴學舌、文江學海、枉轡學步
文人學士、晚生後學、文宗學府、
學步邯鄲、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學而優則仕、學富才高、
學非所用、學富五車 學貫中西、
學海無涯、學究天人、學老於年、
效顰學步 學淺才疏、學如不及,
猶恐失之、學如穿井、學如登山、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之困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疏才淺、
學書學劍、學識淵博 學無常師、
學無止境、下學上達、新學小生、
學以致用 用非所學、壹家之學、
鸚鵡學舌、鸚鵡學語、以學愈愚
幼學壯行、牙牙學語、真才實學
3. 用中組四字成語哀感中年 形容人到中年對親友離別的傷感情緒。
暗中摸索 摸索:尋求,探索。在黑暗中尋找。後比喻沒有人指導,獨自鉆研。
百發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杯中物 杯子中的東西,指酒。
薄寒中人 薄寒:輕微的寒氣。中人:傷人。指輕微的寒氣也能傷害人的身體。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難之中時經不住輕微的打。
馳名中外 馳:傳播。形容名聲傳播得極遠。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比喻這裏面的奧妙。
從中漁利 漁:勞取。漁利:乘機謀取不正當的權益。人當中撈取好處。
從中作梗 在事情進行中,設置障礙,故意為難。
粗中有細 形容人說話做事表面好象粗魯、隨便,實際上卻是審慎、細心。
大中至正 極為公正,不偏不倚。
待字閨中 字:許配;閨:女子臥室。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舊指女子成年待聘。
當軸處中 正處在車軸的中間。比喻官居要位。
砥柱中流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壹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墮雲霧中 墮:落下。落入迷茫的雲霧中間。比喻迷惑不解。
惡語中傷 中傷:攻擊和諂害別人。用惡毒的話汙蔑、陷害人。
非池中物 不是長期蟄居池塘中的小動物。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終究要做大事。
風中秉燭 秉:拿著。風中拿著燭易滅。比喻臨近死亡的人或行將消滅的事物。
風中之燭 在風裏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釜中生魚 比喻生活困難,斷炊已久。
4. 精神恍惚行為失常用四字成語怎麽形容精神恍惚jīng shén huǎng hū
成語解釋:恍忽:迷糊。形容精神不集中的樣子
成語出自:北齊·魏收《魏書·爾朱榮傳》:“榮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
成語簡拼:jshh
成語字數:4個字
感 *** 彩:精神恍惚是褒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在大姐失蹤之後,我精神恍惚。領導上這時又要我寫個大姐的簡歷,要進行追功。茹誌鵑《高高的白楊樹》
近義詞:神魂顛倒
反義詞:精神煥發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精神不集中
5. 有關入的四字詞語(只要有入就OK)入不敷出 敷:夠,足。
收入不夠支出。 入國問俗 國:原指都城,後多指國家。
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 入井望天 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
入境問禁 境:國境;禁:禁止,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進入壹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裏有什麽禁令。
入門問諱 古代去拜訪人,先問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談話時避諱。也泛指問清楚有什麽忌諱。
入幕之賓 幕:帳幕;賓:客人。比喻關系親近的人或參與機密的人。
入木三分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
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入情入理 入:合乎。
合乎常情和道理。 入聖超凡 凡:指凡人,普通人。
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入室操戈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裏去,拿起他的武器攻擊他。
比喻引用對方的論點反駁對方。 入鐵主簿 比喻有才能有經驗的官員。
入吾彀中 彀:張滿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範圍,比喻牢籠,圈套。進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內。
比喻就範。 入鄉隨俗 到壹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
入主出奴 原意是崇信了壹種學說,必然排斥另壹種學說;把前者奉為主人,把後者當作奴仆。後比喻學術思想上的宗派主義。
入邦問俗 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同“入國問俗”。
入寶山而空回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進入滿藏寶物的山間卻空著手而回來。
比喻雖遇到了很好的機會,卻壹無所得。 入地無門 形容陷入無路可走的困境。
入閣登壇 猶命相拜將。指榮任高官顯爵。
入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歷久難移。 入海算沙 ①到海底數沙子。
比喻白費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入火赴湯 比喻不避艱險。 入竟問禁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
進入壹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裏有什麽禁令,以免觸犯。 入境問俗 進入別的國家,先問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風俗習慣,以免違犯。
入理切情 指合乎道理,切合實情。 入室升堂 比喻人的學識技藝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詣。
入室升堂 比喻人的學識技藝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詣。同“入室升堂”。
入死出生 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入土為安 舊時土葬,人死後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
入文出武 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 入鄉問俗 進入壹個地方,先要問清那裏的習俗,以求適應當地的情況。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昂然而入 仰頭挺胸地走進來。形容態度傲慢 悖入悖出 悖:違背、胡亂。
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物,也會被別人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去。胡亂弄來的錢又胡亂花掉。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
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 病入骨髓 病到骨頭裏。
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麽。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不入時宜 時宜:當時的需要和潮流。
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出入人罪 指法庭裁判錯誤,把有罪的人認為無罪,把無罪的人認為有罪。 遁入空門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壹切皆空的。
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故入人罪 故意把罪名加於人。 恨入骨髓 形容痛恨到極點。
虎入羊群 老虎跑進羊群。比喻強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砍殺。
漸入佳境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吃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
盡入彀中 彀中:弓箭射程以內,比喻牢籠、圈套。盡數網羅,全部就範。
酒入舌出 形容人喝酒以後喜歡嘮叨。 量入為出 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定開支的限度。
淒入肝脾 形容非常悲傷。 如入無人之境 境:地方。
象到了沒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節節勝利,沒有遇到抵抗。
深入淺出 指講話或文章的內容深刻,語言文字卻淺顯易懂。 深入人心 指理論、學說、政策等為人們深切了解和信服。
聳入雲霄 形容山或建築物很高,都進了雲端。 痛入骨髓 痛到骨頭裏。
比喻痛恨或悲傷之極。 誤入歧途 誤:受惑;歧途:錯誤的道路。
由於受煽惑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先入為主 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占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先入之見 指在對某事物進行調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見。
想入非非 非非:原為佛家語,表示虛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虛幻的地方去了。
形容完全脫離現實地胡思亂想。 羊入虎群 比喻好人落入壞人的手中,處境極端危險。
怨入骨髓 恨到骨頭裏。形容怨恨到極點。
賓入如歸 賓客來此如歸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病入骨隨 骨隨:骨髓。病到骨頭裏。
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或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出入將相 猶出將入相。
出入神鬼 猶言神出鬼沒。 出入生死 猶出生入死。
出入無間 出入無間隔。猶言進出自由。
打入冷宮 打:與某些動詞結合成為壹個詞,表示進行的意思;冷宮:古代皇。
6. 嚴厲用四字成語不茍言笑_形容人很嚴厲的詞語成語
拼音:bù gǒu yán xiào
釋義:茍:茍且,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出處:《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茍訾,不茍笑。”
聲色俱厲
解釋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出處《晉書·明帝紀》:“(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日:‘皇太子何以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
惡言厲色
解釋說話和臉色都很嚴厲。
出處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師雖然照樣是惡言厲色的把書茵斥罵壹頓,但態度已經和緩下來了。”
義正辭嚴_形容人很嚴厲的詞語成語
拼音:yì zhèng cí yán
釋義:義:道理;辭:言辭。理由正當充足,措詞嚴正有力。
出處:宋·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疾聲厲色
解釋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夏日可畏
解釋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
出處《左傳·文公七年》:“鄷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註:“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嚴詞厲色
解釋說話很嚴厲,臉色很嚴肅。
出處《隋唐演義》第56回:“要送木蘭到營中去,反是木蘭嚴詞厲色催逼轉來。”
壹本正經_成語解釋
拼音:yī běn zhèng jīng
釋義:原指壹部合乎道德規範的經典。後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含諷刺意味。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百家》:“正經為道義之淵海,子書為增深之川流。”
正色立朝
解釋指嚴正執法。
出處《南史·孔休源傳》:“[孔休源]遷禦史中丞,正色直繩,無所回避,百僚憚之。”
正顏厲色
解釋顏:面容。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出處《漢書·王莽傳》:“盱衡厲色,振揚武怒。”《後漢書·翟酺傳》:“目見正容,耳聞正言。”
疾言厲色
解釋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聲色俱厲_形容人很嚴厲的詞語成語
拼音:shēng sè jù lì
釋義: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出處:《晉書·明帝紀》:“(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日:‘皇太子何以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
7. 形容不甘心的四字成語成語(點擊查看詳解) 解釋 不敢後人 後:落後。
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面 不羈之民 羈:束縛;民:百姓。不受束縛的百姓。
指不甘就範的民眾 妳追我趕 形容競賽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後 不甘雌伏 甘:甘心,情願;雌伏:雌鳥伏在那兒不動,比喻隱藏,不進取。比喻不甘心處於無所作為的境地。
不甘後人 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面。 不甘寂寞 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於想參與某件事情。
不甘示弱 示:顯示,表現。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別人差。
表示要較量壹下,比個高低。 惡居下流 惡:討厭,憎恨;下流:即下遊,引伸為卑下的地位。
憎恨處於下遊。原指君子不願居於卑下的地位。
現也指不甘居下遊。 死不瞑目 瞑目:閉眼。
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裏還有放不下的事。
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食不遑味 同“食不甘味”。
食不知味 同“食不甘味”。 食不終味 同“食不甘味”。
卓犖不羈 謂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
8.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盡字開頭的有哪些盡誠竭節 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盡多盡少 指盡其所有。
盡付東流 比喻完全喪失或前功盡棄。
盡歡而散 盡情歡樂之後,才分別離開。多指聚會、宴飲或遊樂。
盡力而為 盡:全部用出。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盡美盡善 盡:極。極其完善,極其美好。形容事物完無缺。同“盡善盡美”。
盡其所長 盡:全部用出;長:特長,擅長。把所擅長的東西全部發揮出來。
盡人皆知 盡:全部,所有。人人都知道。
盡如人意 盡:全;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盡入彀中 彀中:弓箭射程以內,比喻牢籠、圈套。盡數網羅,全部就範。
盡善盡美 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壹點缺點。
盡釋前嫌 盡釋:完全放下。嫌:仇怨,怨恨。把以前的怨恨完全丟開。
盡態極妍 盡:極好;態:儀態;妍:美麗。容貌姿態美麗嬌艷到極點。
盡心竭力 盡:全部用出;竭:用盡。用盡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盡心盡力 指費盡心力。
盡信書不如無書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盡忠報國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壹切。
盡忠竭力 竭:盡。用盡氣力,竭盡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