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不豐不殺 豐:厚;殺:減少。不奢侈也不嗇儉。不增加也不減少。
出處:《禮記·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
紅衰翠減 紅:指花;翠:指綠葉。紅花衰敗,綠葉減少。形容春盡花殘或初秋百花雕謝的景象。
出處:宋·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裒多益寡 裒:減少;:增補。拿多余的壹方,增加給缺少的壹方。比喻多接受別人的意見,彌補自己的不足。
出處:《易·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清心寡欲 清:清凈;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凈,減少欲念。
出處:《後漢書·任隗傳》:“隗字仲和,少好黃老,清靜寡欲。”
日削月朘 朘:縮小,減少。日日削減,月月縮小。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
出處: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窮。”
日朘月減 朘:縮小,減少。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日朘月削 朘:縮小,減少。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損上益下 減少君上的權利以施惠下民。
添兵減竈 嗇兵員,反而減少行軍飯竈。指偽裝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騙對方。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竈,明日為五萬竈,又明日為三萬竈。龐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
有損無益 損:減少,損失;益:增加,益處。只有減少,沒有增加。也指只有損害,沒有益處。
出處: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贛子》:“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無損也。多沽傷費,多飲傷身,有損無益也。”
有增無損 損:損害,減少。仍在增加,不見減少。指事物向著某個方面不斷深化。
又弱壹個 弱:喪失,減少。又少了壹個。表示哀悼人去世。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壹個焉,姜其危哉!”
損有余補不足 減少多余的,補充欠缺的。
出處:《漢書·食貨誌上》:“取於有余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余補不足。”
減開頭的成語
減師半德 謂只學到老師的壹半。
齒少氣銳 指年輕氣盛,銳意進取。
齒少心銳 指年輕氣盛,銳意進取。
貴少賤老 看重年輕力壯者而輕視年老體弱者。同“貴壯賤老”。
會少離多 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
積少成多 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
聚少成多 聚:集合,會合。壹點壹滴的積累,就會由少變多。
絕少分甘 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食少事煩 每日吃飯很少,可是處理的事務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勞,身體不佳。
食少事繁 形容工作辛勞,身體不佳。同“食少事煩”。
眾少成多 猶積少成多。指只要不斷積累,就會從少變多。
粥少僧多 比喻東西少而人多,不夠分配。
主少國疑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懼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