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完璧歸趙的成語故事的

完璧歸趙的成語故事的

公元前283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得到了壹塊玉璧,叫“和氏璧”,是個無價之寶。秦昭聽說後,非常羨慕,就想把它弄到手。

於是,秦昭王派使者帶書信去見趙惠文王。說秦國願意拿15座城池來換那塊“和氏璧”。這可讓趙王作了難,給玉璧吧,怕秦王不守信用,得了玉璧不給城;不給吧,又怕惹惱秦王,領兵來攻打趙國。

他就和大臣們商議此事。後來有個人推薦他的門客藺相如去秦國處理此事。惠文王派人把藺相如叫來壹談,也覺得他是個合適的人選,就決定派他帶著和氏璧去秦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把玉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壹看,只見玉璧潔白無暇,晶瑩透明,果真是個無價之寶,頓時高興得合不上嘴。他翻來覆去欣賞了好半天,又傳給身邊的大臣和後宮的美女看,他們個個贊不絕口,紛紛向秦王表示祝賀。

藺相如站在旁邊等了好壹會,也不見秦王提換城壹事,知道秦王要誆(kuāng)騙玉璧。但這時,玉璧已給了他們,又不能硬搶回來。藺相如急中生智,客氣地對秦王說:“這和氏璧雖是天下至寶,可惜上面還有壹點小斑瑕(xiá),大王可能還沒看見,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王信以為真,把玉璧還給藺相如。藺相如把“和氏璧”拿在手中,連連倒退幾步,靠在殿柱旁,義正詞嚴地說:“這'和氏璧’是天下人人皆知的寶貝。當初大王派人送信去說要以15座城池換這塊玉璧。

可是今天我看大王坐而受璧,又把玉璧隨便給人傳看,根本沒有換城之意,所以我把玉璧收回。大王若是逼我的話,我寧願把頭連同這塊玉璧壹起撞碎在這殿柱上!”說完,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連忙陪著笑臉勸阻,又讓人拿來地圖說明把哪些城地割給趙國。

藺相如知道秦王這是先穩住他,再把玉璧騙去,就對秦王說:“這玉璧是稀世珍寶,我們趙王在送璧之前,齋(zhāi)戒了五天,又舉行隆重的送璧儀式,大王要是真心換璧,也應齋戒五天,舉行相應的受璧換城儀式,我才敢把玉璧獻上。”

秦昭王見藺相如態度堅決,知道硬奪不行,就答應了。藺相如回到賓館,派壹名隨從化裝成窮人的樣子,把玉壁包好纏在腰間,沿小路偷偷送回趙國去了。

五天以後,秦王邀請了楚、燕、齊、魏等國的使者來參加受璧儀式,想借此來顯示壹下自己的威風。安排完畢,宣趙國使者上殿。

藺相如按照使節的儀式行過禮,秦王見他手中空空如也,就問他玉璧在哪裏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說:“貴國從穆公以來,前後有20多位君主,沒有壹個講信用的。如今我也怕受到欺騙,就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了。”秦王壹聽,火冒三丈,讓人把藺相如綁起來問罪。

藺相如從容地說:“大王請息怒,讓我把話當著大家說明白:大家都知道,秦國強,趙國弱,天下只有強國欺負弱國的事,從沒有弱國欺負強國的道理。

大王如真想要璧,這並不難,先把15座城池交給趙國,然後派壹使者跟我去趙國取璧,趙國絕不敢得了城市不給玉璧,去背個不守信用的名聲。

我知道這次愚弄了大王,罪該萬死,請治我的罪吧,讓各國都知道大王為了想得到壹塊玉璧而殺了趙國的使者,天下的人也可以知道是非曲直了。”壹席話說得秦王目瞪口呆,他想就是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璧,還落個壞名聲,就下令把藺相如放了。

結果,秦國舍不得15座城池給趙國,趙國也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成語“完璧歸趙”,後來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擴展資料:

完璧歸趙是壹個成語,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完璧歸趙的故事

白話文翻譯:藺相如對趙王說:如果 十五座城池劃入趙國的版圖,那麽和氏璧就留給秦王;十五座城池沒有劃歸趙國,我會完好地將和氏璧送歸趙國。

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完璧歸趙。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姚雪垠《李自成》第壹卷第二十六章)

造句:每次我借爸爸手機發短信後,都會小心翼翼地拿著手機完璧歸趙,不然可別想再借我老爸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