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放達不羈 成語簡解 編號 : 2608 成語 : 放達不羈 註音 : ㄈㄤˋ ㄉㄚˊ ㄅㄨˋ ㄐ| 漢語拼音 : fàng dá bù jī 參考詞語 : 放蕩不羈 釋義 : 義參「放蕩不羈」。見「放蕩不羈」條。 Emoji符號 : ?羈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放達不羈”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放蕩不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放蕩不羈」系由「放蕩」及「不羈」二語組合而成。「放蕩」是出自《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文武雙全的傑出人物。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賢良方正和具有文學才能之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在其中。武帝看了東方朔的自薦書後,贊賞他的氣概,就命令他在公車署中待詔,俸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後來因為他臨危不懼,機智應變,不畏君權的作風,被任命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提出耕戰以強國的建議,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而申訴。其行文用語可比美商鞅、韓非,「 指意放蕩 」─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了數萬言,最後仍然沒有被重用。「不羈」則是出自《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鄒陽,西漢時齊國人,和當時的羊勝、公孫詭同為梁國孝王的門客。羊勝等人因為嫉妒鄒陽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孝王很生氣,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於是就在獄中上書梁孝王,列舉許多古代的君王、賢人,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或猜忌,都為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而當今的國君,也沈湎於阿諛諂媚的言詞之中,牽制於姬妾近侍的包圍之下,使得「 不羈之土 」─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馬與牛同槽***食壹樣,賢愚不分。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對富貴毫不留戀的原因。因此他勸諫梁孝王,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應該與賢臣們肝膽相照,***同治理國政。梁孝王在看了這封書信後,就派人把鄒陽放出來,並且成為他的貴賓。後來「放蕩」和「不羈」典源被合用成「放蕩不羈」,用來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又被用以形容行為放縱隨便,不加檢點。 典源 : 此處所列為「放蕩不羈」之典源,提供參考。1、「放蕩」:《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時方外事胡越,內興制度,國家多事,自公孫弘以下至司馬遷皆奉使方外,或為郡國守相至公卿,而朔嘗至太中大夫,後常為郎,與枚臯、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久之,朔1>上書陳農戰彊國之計,因自訟2>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專商鞅3>、韓非4>之語也,指意放蕩,頗復詼諧5>,辭數萬言,終不見用。 〔註解〕 (1)朔:東方朔(西元前154?前93),西漢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時,入長安自薦,待詔金馬門。後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觀察顏色,直言極諫。曾以辭賦戒武帝奢侈,又陳農戰強國之策,終不見用。著有《東方朔》二十篇。 (2)自訟:替自己申訴、爭辯。 (3)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國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被車裂而死。亦稱為「衛鞅」。 (4)韓非:??西元前234,戰國時韓國諸公子之壹。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口吃而不善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余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5)詼諧:談話風趣、幽默。2、「不羈」:《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是以聖王制世禦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於卑亂之語,不奪於眾多之口。……今人主沈於諂諛1>之辭,牽於帷裳2>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3>,此鮑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註解〕 (1)諂諛:音ㄔㄢˇ ㄩˊ,逢迎阿諛。 (2)帷裳:車子的帷幔,有障蔽的功用。此借指姬妾及左右內侍。 (3)牛驥同皁:比喻賢愚不分。皁,音ㄗㄠˋ。見「 牛驥同皁 」。 書證 : 01.《醒世恒言.卷二九.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壹生好酒任俠,放達不羈,有輕財傲物之誌。」 02.《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壹笑姻緣》:「久聞唐伯虎放達不羈,難道華安就是他?」 成語接龍
“放”字結尾的成語
“放”字開頭的成語
“羈”字結尾的成語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放達不羈”分成的單字詳解:
放, 達, 不, 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