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哈醫大醫生為什麽被殺

哈醫大醫生為什麽被殺

衛生部的通知,大概是這次“哈醫大醫學生被殺”事件之最高級別的官方反應了。同時可以說,僅僅靠衛生部的壹則通知,是無法“確保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砍殺醫務人員的事件,許多年來,已經發生了許多次,類似通知或許已發多次。僅2011年全國就發生了10起此類血案,2012年終於又發生了。監控探頭、報警按鈕、警鈴鳴響、增加保安、警務室,固然能提升治標的功效,卻難以奠定治本的基礎。即使和國際接軌,設置醫院大門的安檢,禁止兇器進入,也只能減少此類案件發生的次數,或者改變案件發生的狀況。例行公事的通知是重要的,切實有效的改革是必要的。

醫患關系惡化的根本原因在哪裏?論述的文章已經很多。醫德敗壞、過度醫療、態度惡劣、作風馬虎、醫技匱乏,只是少數醫生。雖然這究竟是“少數”還是“多數”,也難有精準的調查統計數據,但肯定不是“全部”。竭力為患者著想,從不開大處方,數十年來甘居清貧的好醫生,媒體也曾有過報道。何況這些,也不是醫患關系惡化的根本原因。國家給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太少、醫療制度設計不合理、以藥養醫、給醫生創收指標、患者的用藥和檢查收入與醫生獎金掛鉤,才是導致患者看不起病、逼良為娼、醫患關系惡化的主要和根本原因。醫生成了醫療體制弊端的替罪羊。

患者,只和醫生接觸,不知道壹整套醫療制度的內核所在,及其方方面面,只是感覺到醫生就是其受害的直接始作俑者,便把所有的積怨、憤懣、仇恨集中發泄向醫護人員,讓醫護人員處於極其危險的恐懼狀態。而國際上成熟的做法是,國家為國民提供醫療保險,患者定位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定位醫療機構。醫療機構的優劣,醫護人員的良莠,讓保險公司去鑒別,去博弈,患者不需要自己直接和醫護人員博弈。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通過自身的素質和名譽,在醫療行業中分壹杯羹。“頂層設計”的概念流行起來,某些人不以為然。國家醫療體制的改革何嘗不是頂層設計?

醫患關系惡化的另壹原因,就是病理學常識的科普工作幾乎為零。中華醫學會對此應當有所作為,更是義不容辭。患者及其家屬們認為,不管什麽病,不管病到什麽程度,我給妳錢,妳就該治好病。人們無法接受:花費了那麽多錢,傾家蕩產了,怎麽能夠不治好病?人們忽略了這樣壹些常識,任何醫院和醫生都不是萬能的,不是任何病患都是可以治愈的。人們忘記了這樣壹些成語,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回天無力。更不去思索這些成語之所以為成語,背後的歷史故事、經驗沈澱和集體意識。醫生職責是救“急”扶傷,而不是救“死”扶傷。前者人力能為,後者神也未必能為。

關於醫患關系,人們的思維還有壹個重大誤區,就是把醫療機構當作背景強大的慈善機構,把救死扶傷的最高道德,強制綁架給並非聚寶盆的醫療機構。人們認為,救死扶傷,就是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的天職,妳既然是醫院,既然是醫生,怎麽能夠見死不救?是的,人們在路邊不能見死不救,發現傷病者將其送到醫院,或者電話120。到此,路人就完成了救死扶傷,可是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的救死扶傷與此有著天壤之別,那就是經濟成本。實質性的救死扶傷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極大的經濟成本。誰來承擔這經濟成本?路人不考慮,大眾不考慮,似乎不需考慮。

醫患關系惡化,還由於醫者與患者缺乏換位思考,以及身同感受體驗理解。病人氣多。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必然引起心理上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遇到不順的事情,更加難以控制情緒,容易發作,激化矛盾。如果醫者態度冷漠,語言尖刻,作風馬虎,必然導致患者的失望與憤怒。可是醫生整日整夜面對愁眉苦臉的患者,不能有自己的快樂表現,情緒上克制自己,工作上處於緊張狀態,不得松懈,否則差之毫厘性命關天,而且和國際上每百人壹名醫生相比,我國每千人壹名醫生也實在太忙太累。醫護人員暈倒在崗位上的事情,媒體時有所露。對此患者雖有所見,卻無親身體驗。

其實,哈醫大殺醫學生事件,不是醫患關系問題。被殺者只是實習的碩士醫學生,而且已經考取博士,即將報到入學。被殺者沒有絲毫醫療責任,完全是無辜的受害者。而且其他醫生也沒有醫療責任,完全是患者的無知和兇殘。所以陳竺要求嚴懲兇手、嚴厲打擊殘害醫務人員的罪行,完全言合其實。然而這事件,卻被籠罩在醫患關系的漫無邊際陰影中。缺乏責任和良知的某媒體,設計了“讀完這篇文章(哈醫大醫學生被殺新聞—筆者註)後,您心情如何”的社會調查,結果有65%的點擊落在“高興”上,選擇“憤怒”、“難過”和“同情”的占比小很多,所以扯上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