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語藕斷絲連絲是什麽組織
藕絲是運輸水和養料抄的組織,叫導管和管胞。
這些組織在植物體內四通八達,在葉、莖、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動物體內壹樣暢通無阻。
植物的導管內壁在壹定的部位會特別增厚,成各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形導管。在折斷藕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直徑僅為3~5微米。這些細絲很像被拉長後的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壹般可拉長至10厘米左右。
② 成語“藕斷絲連”中的絲屬於什麽組織
藕斷絲連
ǒuànsīlián
[釋義] 連:牽連。藕已斷開;絲還連接著。比喻表面上關系已斷絕;而實際上仍有牽連。
[語出] 唐·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辨形] 藕;不能寫作“耦”;連;不能寫作“聯”或“蓮”。
[近義] 難舍難分
[反義] 壹刀兩斷
[用法] 多指男女間情思難斷;也泛指人與人、人與事情沒有徹底斷絕關系。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他倆雖然鬧翻了;但畢竟是夫妻;仍是~。
[英譯] notpletelycutout
③ 孟母斷織這個成語在文中的意思是
孟母斷織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內容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母親通過用織布來比喻學習,用斷織來比喻廢學,很有說服力,教育孟子要抓緊時間學習,幫助孟子日後成為了大學者,同他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從“孟母斷織”的故事中給出的啟發是:學習應該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故事教育後人要勤奮學習。
④ 斷織勸學的成語資料
斷織勸學
發音:àn zhī quàn xué
解釋: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回丈夫不可答中途廢學。後比喻勸勉學習。
出處:《後漢書:樂羊子妻傳》載:“遠尋師,壹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詞語分開解釋:
斷織:《列女傳·鄒孟軻母》載:孟軻幼時廢學歸家,孟母就把布機上的織物剪斷說:“妳荒廢學業,就像我截斷這個織物。”《後漢書·樂羊子妻傳》載東漢樂羊子截斷織物勸夫勤讀。後因以“斷織”喻中途輟學。
勸學: 散文篇名。荀況作。載於《荀子》。文章旨在勉勵人們勤學進取的精神,並對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方法等作了全面論述,提出了“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等著名論斷。
⑤ 斷織勸學的成語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墨家代表人物,姓孟名軻,由於賞識淵博,道德高尚,被後專世譽為“亞聖”。屬孟子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麽高的地位,與他幼年所受的教育有關。孟子年幼時,他的母親非常註重對他的教育。有壹次,孟子由於貪玩而沒有上學,他母親知道後,非常生氣,當即拿起剪刀,割斷正在織布的織線。孟子孝敬母親,看到母親如此生氣,既害怕又難過。孟母看到兒子有悔改之意,就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妳廢棄學業像我剪斷布線,壹個人要專心讀書,才會有知識,如果現在不用功讀書,將來就壹事無成。”從此以後,孟子發奮苦讀,終於成為大學者。
典故遠尋師,壹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後漢書:樂羊子妻傳》載
⑥ 斷織是什麽成語呢
斷織勸學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後比喻勸勉學習。
斷織之誡: 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後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
⑦ 出自孟母斷織的成語
斷織之誡
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後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成語,出處《列女傳.母儀傳》
⑧ 托班成語故事孟母斷織教案
孟子還小的時候,放學回家,母親正在織布,問他“學習到了什麽程度?”孟子說“還可以啦”母親用刀斬斷她織的布。孟子害怕,然後問其中的原因,母親說,妳荒廢學業,就像我斬斷這匹布壹樣。君子通過學習來樹立自己的名聲,別人問就能什麽都知道,所以沒什麽事的時候能過的很安寧,有事也能遠離禍害。現在妳荒廢它《學習》就不能免除勞役,並且不能遠離禍患。和靠織布獲取食物有什麽不壹樣呢,重要的事情廢止而不去做,怎麽能贍養長輩,卻長久都不缺乏糧食呢?女人得不到要吃的食物,男人就在修養德行方面墮落,不是成為盜賊,就是成為奴隸。孟子很害怕,早晚都勤奮學習,拜子思為師,終於成為了天下有名的學者。君子認為孟母明白做人母親的道理。
⑨ 孟母斷織中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可以聯想到哪個成語
半途而廢。。。。
⑩ 成語把斷織補充完整
破鏡重圓pòjìngchóngyuán
[釋義] 比喻夫妻失散後重新團聚或決裂後重新和好。
[語出]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南朝陳代將亡時;駙馬徐德言把壹個銅鏡破開;跟妻子各拿壹半;作為日後重新相見的憑證。後來;徐德言果然靠半塊鏡子找到妻子;重新團聚。”宋·李致遠《碧牡丹》:“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
[正音] 重;不能讀作“cónɡ”或“zhònɡ”。
[辨形] 鏡;不能寫作“境”;圓;不能寫作“園”。
[近義] 和好如初 言歸於好
[反義] 覆水難收 壹去不返
[用法] 多含褒義。壹般作謂語、賓語。